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今年以来,团市委紧紧围绕共青团改革目标要求,紧密联系我市共青团工作实际,着力从基层组织、共青团先进性代表性广泛性、联系青年工作机制、作风建设和网上共青团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积极稳妥有序深化共青团改革。
举措一
深化共青团基层组织创新
不断深化专业合作社团建创新模式。团市委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紧扣市委发展思路,创新实施了“县域统筹+产业联动+乡镇指导”合作社(协会)组织团建新模式,集中以县域和产业链为单位载体成立县域合作社团工委,其下按产业经营类别分设蔬菜、番茄、肉羊等若干个专业团组织,适应产业发展和青年发展需要设置服务项目,打破过去行政区划,以产业要素集聚青年,最终构建起农牧区团建富民的新型组织体系和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专业合作社团工委7家,产业链专业团委19家,合作社团支部313家。探索形成了“团建+扶贫+电子商务”的团建创业新模式,在五原县隆兴昌镇荣誉村五组建立全市首个“共青团扶贫基地”,组织20余名青年成立“虎皮脆香瓜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入驻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合作社的香瓜通过电商日销售额20万元以上。探索形成了“团组织+专业社工+青年志愿者”组织模式。在临河区金川社区建立了巴彦淖尔首个青少年社工中心,配备专业社工开展青少年工作。社区团干部、青年志愿者和专业社工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工作力量,有效解决了基层共青团力量不足的问题。
举措二
深化共青团先进性、代表性和广泛性
探索建立“专兼挂”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团市委通过与市银监局和包商银行积极联系协调,从包商银行巴彦淖尔分行选派7名年轻干部到7个旗县区团委进行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同时,团市委与包商银行巴彦淖尔分行联合制定了共青团扶持青年创业专属优惠贷款政策,联合制定了挂职干部具体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切实提升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创优的能力和水平。在基层团组织换届时,团市委指导配备了编外兼职副书记。如乌拉特后旗团代会召开之前,团市委指导其在全市创新选举配备了首个编外兼职副书记,把专业合作社青年负责人纳入了旗团委领导班子。二是进一步增强共青团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广泛性。对全市发展团员工作进行调控,严格控制团学比例,严把团员“入口关”,规范“程序关”,看好“出口关”;在基层共青团换届中,严格落实一线青年在团代表、团委委员、团委常委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不低于70%、50%和25%的规定。
举措三
深化共青团联系青年机制创新
建立“8+4”“4+1”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机制,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融入青年;建立了“1+100”直接联系青年制度,每名专、挂、兼职干部经常性直接联系不少于100名不同领域的团员青年,建立微信群,与所联系青年保持即时通讯;开展了“五级示范抓引领·常态化联系服务青年在基层”行动,每名团干部确定一个引领点,每个月至少到引领点开展2次或不少于3个工作日的示范引领工作;建立了机关开放日活动制度,组织开展了3次团市委机关开放日活动,主动与基层青年沟通联系,拉近了同普通青年的距离,面对面的了解了青年的所思所想。
举措四
深化共青团作风建设创新
落实团委书记团建第一责任人责任,推行基层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向上级团组织作团建工作述职制度。完善以《团章》为统揽的团内制度体系,严肃团内政治生活,建立防止和克服“四化”问题的长效机制。正在有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实施了“戴党徽、抄党章、遵党纪、作表率”主题活动和深化“团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大讨论活动,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每半个月开展一次“青年大讲堂”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廉政教育基地、党性锻炼基地等开展实践学习教育,团干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实效。
举措五
深入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
今年7月份,“青年之声·巴彦淖尔”频道与我市广大青年见面了。短短近半年时间,“青年之声·巴彦淖尔”平台累计阅读量达571.1万多人次,问题留言2.4万条。从各级团干部到基层青年,大家在这里敞开心扉、真诚互动——在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工作创新方面,“青年之声”实现了重大跨越。“青年之声·巴彦淖尔”频道目前有活动公告、团情要闻、无悔青春、团青互动、活力支部、魅力团干、印象青春、回声嘹亮、青春热点、联盟动态等10个栏目,已建成社会公益、职能部门、就业创业、成长服务、法律维权、医疗卫生等6个专家联盟,共有262名公益组织负责人、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就业创业导师、心理咨询师、专业律师、医疗卫生专家和部分专职团干部注册成为联盟专家,在线上回答青年提出的问题,并与他们积极互动。同时,针对线上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和青年意愿,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级团组织通过梳理广泛开展线下服务活动,有效推动青年之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记者高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