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兴工业城市,因煤而建,因矿而兴,是国家认定的31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煤炭探明储量24亿吨,优质焦煤占内蒙古自治区已探明储量的60%,是国家重要的焦煤基地。乌海工业经济经历了夯实基础期、高速发展期,“十二五”以来进入了转型升级期。乌海工业的转型升级亦是内蒙古工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多年来,我市围绕“一城目标、两个基地、三化提升”发展定位(即打造自治区精细化工城“一城目标”,推进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个基地”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三化提升”),厚植工业发展新优势,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紧紧抓住自治区打造乌海及周边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有利契机,全力打造区域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基地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乌海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势如破竹,乌海经济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就。
焦炭气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化解焦炭产能过剩矛盾,2014年初,我市提出焦炭气化发展思路,通过焦炭气化引导煤焦企业形成循环经济体系,鼓励企业延伸发展LNG、甲醇、烯烃等下游产业链,实现产业要素优化重构。
源通公司投资5亿元的焦炉煤气制LNG项目,华信公司投资5亿元的焦炉煤气制LNG及干熄焦配套余热发电项目,家景公司投资7.9亿元的焦化升级改造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一个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对全市焦化企业转型发展发挥了带动引领作用。
今年,华油天然气公司、源通公司、市政府百万吨焦炭气化合成气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成功举行,华油天然气公司、源通公司合作投资建设100万吨焦炭气化制合成气项目。焦化厂经过简单改造生产气化焦,增建焦粒造气,不但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而且焦粒造气后气体成分与焦炉煤气气体成分形成互补,满足LNG工厂甲烷化的生产要求。项目建成后为我市大规模发展焦炭气化制合成气,进而带动煤化工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为实现焦化产业焦炭去产能目标和清洁、高效生产,为中国石油实现“以气代油”工程提供了新资源。
氯碱化工产业不断壮大升级
我市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引导氯碱化工向下游延伸,大力发展PVC下游深加工和精细化工项目,引进了一批知名大企业大项目。
我市成功引进了北京神雾集团总投资89.3亿元的乙炔化工新工艺年产40万吨PE多联产示范项目,这个项目将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生产聚乙烯,同时生产煤焦油、合成甲烷气等清洁能源,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蓄热式电石生产新工艺、中低阶煤炭分质梯级利用新技术、合成气无循环两段甲烷化制合成天然气技术等核心节能减排与大气雾霾治理技术,旨在创造性地突破继石脑油蒸汽裂解和煤经甲醇制烯烃以外的第三条烯烃生产路线,是国内首套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项目,是集高新技术、密集资金和高素质人才为一体的国际先进的示范项目。项目各项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于10月份破土动工,计划工期两年,投产后将开辟乙炔化工发展的新路径。
总投资107亿元的天津渤海精细化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以焦炭为源头的橡胶助剂产品链,以粗苯为源头的苯胺、二环己胺以及顺酐、丁二酸产品链,以氯碱为源头的次氯酸钠为精细产品配套以及高附加值的特种氯代酯产品链,以及医药材料及医药中间体系列,计划于明年全面开工建设。
通过各项目的签约、落地,充分发挥了品牌、市场和管理等优势,推动精细化工向集群化、终端化发展,填补了我市粗苯精制、电石乙炔工业等多项产业空白,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可提升产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并滋生产业创新动力,提升工业整体科技水平。
精细化工产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煤焦化工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与氯碱化工等基础化工的相互融合,极大地推动了下游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仅2016年,全市安排的40个工业重点项目中,化工类项目就有27个,占比达到67%。
天津渤海精细化工苯胺、15种促进剂项目,北方食品公司甜蜜素等精细化工项目,内蒙古圣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葵花籽多肽复合氨基酸(18种)等精细化工项目相继落户我市,精细化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多,已形成了有机硅化工、氧氟羧酸医药、草甘膦农药及中间体等一批精细化工产业。(记者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