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域点睛 地方时评 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赤峰 通辽 兴安盟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秀美的山村幸福的家园
内蒙古新闻网  16-12-29 11:56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赤峰市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12月28日,几名游客在松山区当铺地乡兴隆庄村农家院内聊天。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环境越来越美,到近郊采摘果蔬、体验农家生活成为我市市民新的休闲方式。记者池梓茗摄

  “干干净净的小院,平平展展的马路,热闹的村民广场,安静的图书阅览室……这两年村里发生了大变化,伴着我们的是整洁的村容村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是赤峰市广大农村牧区百姓最切身的感受。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举措的深入实施,让一座座乡村变得美丽如画,村民多年来向往的生活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山村旧貌换新颜

  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喀旗黑山沟村昔日的穷困情形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村里建起了广场、安上了路灯,整洁的村落,花红柳绿、果蔬鲜美的田园,红瓦白墙的新民居……“说到底,建设美丽乡村就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因此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全局谋划,紧密结合实际,打造既有乡土风情又有城市品位的乡村,让大家都过上有质量的生活。”黑山沟村党总支书记王爱忠说。

  自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我市将其作为一项关乎百姓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召开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对村庄规划和工程招标工作进行了提前部署,确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导思想、工作步骤、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各乡镇、市直部门联合自治区驻村工作组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宣传引导全市百姓积极参与建设,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同时,按照分步实施、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和打造“现代乡村”的工作要求,高标准谋划、大力度实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截至目前,我市实际完成投资510.57亿元,其中十项工程完成投资296.65亿元,村容环境整治及扩面工程完成投资213.92亿元。2016年全市实际完成投资345.56亿元。

  留有自己的文化和味道

  “以前只听说甘苏庙庙乐,今天才知道这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这几天,农闲下来的喀旗乃林镇甘苏庙村村民老爱往村里的文化室跑,在这里不仅可以唱唱戏、跳跳舞,而且还可以听一听甘苏庙庙乐。甘苏庙村文化室建设只是我市借力美丽乡村建设注重文化品牌挖掘的一个缩影。

  与甘苏庙村不同,在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乌兰章古嘎查,路边一字排开的蒙古族传统院落引人注目。柳条编成的篱笆院墙里,画有蓝色蒙古族纹饰的“崩崩房”格外抢眼。这种用柳条编成框架、再抹泥建成的圆形穹顶房子,是蒙古族牧民用来储存粮食和风干肉食的仓库。村里7000米长的文化墙描绘着蒙古族英雄的故事。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先后打造了喀旗土城子村“药文化”、阿鲁科尔沁旗柴达木嘎查“蒙古民族文化”、敖汉旗高家窝铺村“赵家沟文化”、红山区东南营子村“寿星会”“皇箱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品牌。

  在文化的滋养下,这些乡村更具古朴之美、典雅之美、和谐之美。目前,我市还培育了百余个产业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村镇,北台子村的二尾羊、七合堂村的内蒙野果、美丽河镇的西红柿、上官地镇的生猪已闻名全国……

  从“满眼脏”到“一眼净”

  喀旗土城子村邻近赤峰城区,宽阔的村路边栽植着金叶榆,树丛掩映中的小公园幽静清爽。

  保洁员孟兆友每隔1小时就到街上转转,捡拾塑料袋、饮料瓶。“乡亲们心疼我,几乎没有乱扔垃圾的了。”老孟说,“全村12名保洁员,每人分工不同,清早倒垃圾,全天保整洁,每月有补贴。”

  改善农村环境是“持久战”,关键在模式创新、建章立制。我市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社会公益项目。在道路建设中,采用PPP模式,投资方负责道路建设、后期养护费用,提高了管理和运营效率。

  截至目前,我市村庄绿化三年共完成投资38.32亿元,栽植树木3986.77万株,其中2016年栽植3742.88万株;院墙(土墙)改造,三年共完成投资73.34亿元,改造院墙(土墙)5884.8万平方米,其中2016年完成5160.85万平方米;公厕建设,三年共完成投资1.75亿元,建设公厕13171个,其中2016年新建12241个;垃圾点(箱)设置,三年共完成投资1.59亿元,设置垃圾点(箱)7.32万个,其中2016年设置5.94万个;垃圾填埋点(场)建设,三年共完成投资1.48亿元,建设垃圾填埋点(场)4092个,其中2016年建设垃圾填埋点(场)2879个;活动广场建设,三年共完成投资5.62亿元,硬化活动广场4059个,其中2016年硬化3012个;地名标志设置,三年共完成投资7144.65万元,设置地名标志15147个,其中2016年设置13515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室)建设,三年累计投资1.24亿元,新建和改建嘎查村级便民服务站2047个,其中894个实现与旗县区行政服务中心联网。

  编后

  建设美丽新家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2014年初,我市借助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有利时机,启动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自那一刻起,赤峰人以登高望远的眼界,高端规划,精心打造,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传统与现代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玉龙故乡”蜕变成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家园。

  我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从“盆景”变成了“风景”,实现了从建设向经营的成功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赤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记者李震宇)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呼和浩特市迎来降雪天气
怀念和敬意
【表情】踏雪
“触网”忙创业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大部“冰”临城下 多地现-40℃极寒天气
• 内蒙古党委决定:郝茂荣任通辽市委常委、副书记 提名为通辽市市长人选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5名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
• 牛俊雁任鄂尔多斯市委书记 龚明珠提名为鄂尔多斯市长候选人
• 周末内蒙古大风降温天气持续 局部地区气温下降10℃
• 纪念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同志
• 内蒙古将实施农牧民工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