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住元宝山区西城街道紫辰社区的孙庆国一家格外高兴,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孙庆国家庭喜获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家庭。
年逾八旬的孙庆国老人和老伴儿单景芝携手走过了54个春秋,且都是有40多年教龄的教师。在数十载的执教生涯中,他们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积蓄资助家境贫寒的学子。受父母的言传身教,膝下5个儿女有4人在教育岗位工作。一家老少包括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在内共有11名共产党员,是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多年来,孙庆国一家始终尊崇遵规守法、亲善远恶、孝老爱幼、勤俭治家、团结互助、诚信忠厚的良好家风。如今,祖孙三代17口人严守“孝、善、勤、正、和”这一家训,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成为远近闻名、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文明和谐家庭。
孙庆国一家的先进事迹,只是我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德善赤峰”的一个缩影。
美德常在建设道德高地
同磨一把“向善剑”,同唱一首“道德歌”,以“官德、民德、职德、商德、学德、家德”为主题的“六德”工程,是我市道德建设的总抓手。近年来,全市建好人榜2800多个,涌现出“中国好人”17人、内蒙古好人32人,同时,广泛开展“尽责圆梦,做赤峰好人”活动,评选出163名赤峰好人,推出了王爱忠等10名赤峰楷模,4500多名各级各类先进典型交相辉映,为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榜样。
“六德”在内容上围绕为民官德、感恩民德、职业道德、诚信商德、人文学德、家庭美德六个方面来建立。为民官德以“修德立行”为主题,在全市1.4万多名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以“崇实、为民、担当、尚廉”为主题内容的官德建设,倡树对党忠诚、为民务实、担当有为、清正廉洁的道德观。感恩民德以“善、礼、义”为核心,突出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主题,在广大城乡中开展“修民德、正民风”活动,倡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德观。职业道德以“精、敬”为核心,在全市各行业60多万干部职工中推进“职德”建设,倡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诚信商德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开展“创诚信企业、做道德员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倡树守法经营、诚信为本、公平竞争、回报社会的道德观。人文学德以“感恩、科学、人文、创新”为主题,在全市600多所中小学校和大中专院校开展“人人诵经典、争做道德人”主题教育活动,大力进行学德建设,培养学生知书达礼、善良聪慧、乐观坚定、求新求变的良好性格和高尚人格。家庭美德以“孝、和”为重点,以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孝德建设、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开展家德建设,倡树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科学教子、邻里相助的家庭美德观。
凡人善举汇聚人间大爱
年过花甲的满意是阿旗巴彦花镇东沙布台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也是6个孩子的母亲。几十年来她靠借贷供孩子读书并都考上了大学。热心肠的她虽然日子困难,但却一直照顾着比自己更困难的邻居乌恩白音。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满意身上得到了体现。
和满意一样,家住宁城县的陈亚娟也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她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13年前,陈亚娟的丈夫因突发脑溢血成为植物人。面对一家又一家医院的拒绝收治,陈亚娟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绝不放弃!”13年来,她不知跑过多少家医院;雇不起护工,她就用弱小的身躯硬撑着把丈夫搬上搬下;每天为丈夫推拿按摩,教他读认卡片、说话走路。爱的呼唤和超出常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奇迹,现在丈夫不但能走路、会微笑,还会发声讲话。人们都说,陈亚娟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一个个温馨的故事,一段段感人的佳话……凡人善举演绎了人间大爱。
众行成气诠释道德力量
今年4月,一名乡镇党委书记的求助信刷爆了很多赤峰人的微信朋友圈。27岁的蔡东慧是阿旗巴彦花镇社保所的一名职工,今年4月21日,为了照顾患病的父亲,她从医院返回单位途中发生车祸,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为了帮助蔡东慧筹集医疗款,巴彦花镇党委书记郝大鹏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求助,呼吁大家为她献出一份爱心。
为帮助蔡东慧,赤峰人纷纷行动,短短几天就筹集善款50多万元。爱心产生了奇迹,躺在重症监护室25天的蔡东慧终于醒了过来。
在赤峰,天天都有好人涌现,时时都能听到爱的故事。在乡村,在社区,在公共场所和一些活动现场,都能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目前,我市志愿者注册已达12万余人,重点打造了84个社区志愿服务站,建立了赤峰市志愿服务专题网站。市妇女儿童维权志愿者服务团和市残疾人联合会被评为全区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组织,3人被评为全区学雷锋优秀志愿者,全市135个市级文明单位组建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全市92个社区建立了志愿服务站,在市内主要街口设立了10个便民志愿服务站。
德善长城长,延绵道德心。“德善”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赤峰大地洒满了爱的阳光。(记者李震宇)
编后
同心同德共筑梦想
百行德为首。我市开展的“弘扬‘六德’文化,建设‘德善赤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着力建设“德善赤峰”,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夯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基础。
“德善”的力量已深深融入龙乡儿女的血脉中、骨髓里,成为龙乡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当一座城市处处拥有了文明力量,人们才乐于为文明高度添砖加瓦,靠精神力量抵御道德下滑的风沙;才乐于同力同心、同德同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