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到面,从乡镇苏木到城镇社区,内蒙古做好民生基础工作,从一件件“小事”“难事”做起,汇聚成一股股暖流,流淌进群众心窝里
“习总书记来家时,我们的‘板夹泥’房只有38平方米。现在,咱住上了新楼房!”阿尔山林区退休职工郭永财和老伴儿冯秀华说起家里的变化喜不自禁,“希望总书记有机会再来大兴安岭,再到我家做客,看看我家的新生活、新变化,看看林区的新环境、新气象。”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都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嘱托言犹在耳。
让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内蒙古使命担当,从“保”上见行动。
翻开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棚户区改造,将进城落户农牧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帮助住房困难家庭逐步实现安居梦”的目标清晰可见。
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23.3万套,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完成32.5万户,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此前,包头市北梁棚户区完成470万平方米房屋征拆任务的实践,形成了“敢啃硬骨头”的北梁棚改精神,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棚改成功经验。
未来5年,内蒙古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和转移接续政策,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机制,稳步提高保障待遇水平。
未来5年,内蒙古将完善城乡社会救助、法律援助体系,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优抚等福利事业发展,使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都得到保障。
未来5年,内蒙古将通过健全完善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为托底、社会福利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把民生保障安全网织得更密更牢。
“要切实解决好困难家庭孩子上学问题,绝不能让困难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牢记心间,时不我待,让孩子“学有所教”,从“优”上下功夫。
去年,我区提前一年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34个旗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职业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步伐加快,《民族教育条例》颁布施行。
对“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举措明确:“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扩大教育开放,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格局。”
让群众“病有所医”,内蒙古斩钉截铁,从“全”上补差距。
“我是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代表。党代会让我跳出专业领域,对健康内蒙古有了更多思考。”在党代会上,潘小平就开始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到自己手中的党代会报告上。
圈圈点点,笔迹颜色各不相同,是他不同时期的认识和思考。“从党代会回来,我一直把这份党代会报告带在身边,有了新想法、新认识就赶紧记上去。”
报告上,“抓好重大疾病防控,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健康环境……”潘小平在这儿用黑笔画了重点,用蓝笔批注着“2015年,乌海市一次疾病普查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排在死因的前两位”。他又用红笔醒目地写下“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绝不可掉以轻心”。
针对“优化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医疗卫生三级网络建设”和“重点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制度改革”的表述,潘小平一边标注一边思考。
“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自治区党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明确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