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7新春走基层 > 看民生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绣花厂里的27个姐妹
内蒙古新闻网  17-02-05 15:52 打印本页 来源: 新疆网  
 

  图为1月21日,在金悦巷社区团结路北四巷一家绣花厂,董庸英(左二)指导学徒刺绣手艺。

  1月21日,团结路北四巷一家绣花厂内,几名维吾尔族妇女正坐在缝纫机前,忙着给半成品绣品压脚,一旁的桌子上摆满了成品绣品。

  在这家绣花厂内,42岁的负责人董庸英和26名各族女工亲如姐妹。

  此时,董庸英正在刺绣车间指导女工们绣花。令人新奇的是,女工们不是在进行传统的手工刺绣,而是正在运用新型设备进行“电脑刺绣”。

  “把线穿到针里,仔细点可不能跳针了……”董庸英正在给维吾尔族妹妹阿依姑丽?阿布都热依木手把手教制作坐垫的方法。

  电脑绣花机根据传送过来的花版控制着机组,各个机组上的银白色绣花针“咔嗒咔嗒”上下穿梭着,布面上渐渐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跟着姐姐学了一年多,简单的绣花差不多都会了,生活也越来越好。”26岁的阿依姑丽说,她现在每个月都能挣3000余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阿依姑丽2013年从老家叶城到乌鲁木齐打工,在团结路租了一间房子,房东就是董庸英。

  “一个月200多元的房租我都掏不起,要不是姐姐收留,恐怕我就饿死了。”阿依姑丽说,因为没有什么手艺,只能四处打打零工,生活一直不太稳定,常常交不起房租,董庸英却从来没有催过。

  2013年,董庸英开起一家电脑绣花厂,到了2015年生意逐渐稳定下来,看到阿依姑丽一直四处打工,时常饿肚子,便问她是否愿意跟自己学绣花手艺。

  “她很感兴趣,就跟我一直学。”董庸英说,“现在阿依姑丽的绣花技术已经相当不错,我也跟她学会了不少维吾尔族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

  绣花厂女工、哈萨克族姑娘沙山古丽说:“现在,抱枕、沙发垫我都会做了,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比在家闲呆着好多了。”

  对于今后的发展,绣花厂内的姐妹们充满信心。

  “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各族姐妹走出家门,走向富裕之路。”董庸英说。

  用双手绣出民族团结之花

  董庸英带动各族姐妹一起致富,不仅改善了大家的生活,还让众多原本足不出户的妇女通过出门工作,结交了朋友,开拓了眼界,改变了观念,增强了自信。

  绣花厂里的27个姐妹,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勤学钻研,走向一条富裕之路。她们,正在用勤劳的双手,绣出一朵朵鲜艳的民族团结之花。(记者殷嘉刘志龙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张睿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新春走基层】摄影家为村民拍摄全家福
文化庙会“大盛魁”
【定格】辽河公园  “鸡”灯多多
【现场】春节踢场笼式足球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草原文化力量迎来“喷发期”
• 【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释放发展的内生动力
• 【网络媒体走转改】一个老村医的梦想
• 【新春走基层】外籍媳妇口中的“刘哥”
• 【新春走基层·旅游】今年春节不回家
• 四世同堂迎鸡年!
• 【网络媒体走转改】【回家过年】曾经的国贫县发生了哪些变化?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