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一早,呼和浩特气温零下10℃,刘玉敏一行人驱车前往土左旗沙尔营村,土左旗沙尔营村距呼市约21公里,预计20分钟的车程因为积雪和道路崎岖走了近40分钟。
看着拎着米、面、日用品进屋的刘玉敏一行人,61岁的张重厚憨厚地笑着,皲裂的双手不时地揉着眼睛。
“你们累了哇,顶着雪来了……”在沙尔营村一间不足25平方米的平房内,屋内冰凉,黝黑的被子卷成一团,张重厚13岁的儿子小方卷缩在土炕上瑟瑟发抖,穿在身上的衣服皱皱巴巴,已经看不出颜色,一个红色的柜子占据了半个地面,柜子上面是一个用纸糊成的面缸,地上堆放着柴火和杂物。
张重厚匆忙从放在地上的塑料袋内捧出几根柴火,塞进炉子内。“坐在炕上就不冷了,省得费炭。”张重厚用手抹了抹眼睛说。
张重厚的父亲曾经是村里的会计,也当过村里的支书。“家里一直穷,我哥45岁时才娶上媳妇。”张重厚的弟弟说。
在张重厚45岁时,一个亲戚从青海带回一个离异的女人,“人家比我小十来岁,也不嫌弃我,跟我过日子。”在小方6岁的时候,张重厚跟妻子一起回青海老家探亲。
“娃娃快开学了,我就想着一家三口回家,当时小方他妈就说想再待几天。”张重厚就领着儿子返回土左旗沙尔营村,但妻子再没回来,“主要人家还是嫌弃我们穷”。
事后,张重厚带着小方去青海试图找回妻子,但是对方却不愿意再跟他回来。
“七年前,我得了轻微脑梗,重活也不能再做,地也不能种了,就能做点轻一些的营生。”一年2800元的低保,张重厚不时地打点零工,供养小方上学,维持着父子俩的生活。
小方在白庙子上初中,每个星期独自坐班车去学校,在学校宿舍寄宿。“小方也比较懂事,知道他爸挣钱不容易,每个星期的零花钱是5块钱。”张重厚的弟弟告诉记者。
去年11月份,张重厚有了一份工作,是村里的环卫工。“村里知道我的情况照顾我,一个月600块。”每天不间断清扫村里的大街小巷,整天的忙碌让张重厚心里很充实,“以前经常是到处找工作,现在有了铁饭碗了。”
“我看你的暖壶不保温,给你买了一个新的暖壶。”当天,刘玉敏一行10余人,给张重厚和小方带去米、面、油、生活用品等,还为小方购买了新的衣服和鞋子,医护人员还给张重厚和小方进行了身体检查。
“小方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旧衣服,我们知道了他的事情后,给他买了新衣服。”刘玉敏是呼市红十字会“仁爱妈妈”团队的志愿者,当天还有慈善爱心公益协会、爱飞翔志愿服务队的多名爱心人士驱车前往张重厚家,给他们带去了生活物品及500元慰问金。
“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比过年都热闹。”张重厚搓着手笑着说。(记者齐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