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域点睛 地方时评 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赤峰 通辽 兴安盟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巴林左旗:让湿地之美托举生态之城
内蒙古新闻网  17-02-09 11:19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一山千行绿,千山翠欲滴。巴林左旗全力打造一座山水交相辉映的生态之城。近日,经过国家专家组实地考察评估、集体评审和公示等程序,国家林业局正式下发文件,将巴林左旗乌力吉沐沦河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创建,这是我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近年来,左旗委、政府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理念,以保护与修复湿地为抓手,踏石有印地践行着“生态优先”的承诺。

  绿色“玉带”妩媚动人

  内蒙古巴林左旗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左旗林东镇以北的乌力吉沐沦河流域,东北与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总面积为4238.76公顷,肩负着水源涵养、缓解洪峰、承载鸟类等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重要生态功能,对维护左旗乃至我国西辽河流域的水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乌力吉沐沦河发源于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这里蕴藏着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珍稀的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资源,是我国东北西部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阻止科尔沁沙地扩展和京津冀风沙源的重要生态屏障。

  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现有脊椎动物25目60科207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野生维管束植物57科181属316种,湿地植物92种。

  倾心护绿打造“头号工程”

  近年来,左旗提出“生态优先”的核心理念,始终把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作为建设生态巴林左旗、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通过成立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管理处并下设管理办公室,出台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2017年伊始,巴林左旗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多渠道筹集资金2.1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环境综合治理、湿地合理利用与社区统筹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开发、管理、利用,形成了政策性资金争取、社会投入、财政配套的投融资模式,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绿色效应立竿见影

  长河竞秀,倾城盈绿。巴林左旗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生态效应层层显现。

  在白音勿拉镇腰尔亚嘎查,一股清水自崖隙中汩汩流出,在茂林中汇成一条清溪蜿蜒而行。牧民仁钦每天都会沿着小溪的羊肠小道清理垃圾,并提醒游客不要乱扔垃圾,义务宣传保护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好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青山绿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仁钦笑着说。

  左旗把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快“美丽巴林左旗”建设步伐。漫步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可以看到这里奇花异草共生、曲径回廊相连、密林疏木交错“一步一景致”,珍禽戏水、轻舟穿梭、垂柳拂风“一景一看点”,湿地之美已融入左旗的城市生活。

  如今,随着乌力吉沐沦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升格,左旗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踏上了新的征程,向着“生态立旗”的目标迈出更有力的步伐。(邱静)

[责任编辑 李卓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定格】边境牧民的幸福账单
【现场】桃源春色 诗诵玉泉
【现场】正月初十吃莜面
【现场】雪后出行注意安全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春走基层】“我们的坚守是让其他人过个好年!”
• 2017年呼和浩特的这几件大事,你可一定要知道!
•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听取自治区总工会团委妇联科协党组工作汇报
• 布小林调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筹备工作
• 呼和浩特也有“铛铛车”了,这几天可以免费乘坐!
• 6日起雨雪来袭降温明显
• 全国越野滑雪系列赛在凤凰山火热上演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