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理论评论 正文   
【观点圆桌会】莫让“彩礼”成为爱情不能承受之重
内蒙古新闻网  17-02-09 18:54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核心提示】

  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会像农村的彩礼一样令中国的媒体牵肠挂肚,几乎每隔几天,与彩礼有关的新闻就会霸占媒体的重要位置。前不久,河南濮阳市台前县对农村红白事标准给出“指导意见”,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引发舆论关注。

  观点1

金钱并不足以衡量感情

  汪国真《嫁给幸福》中有写到:“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这句话诠释了爱情的真谛,不带半点“金钱和物质色彩”,那才是真正无尚的爱情。

  可如今的爱情变味,以身后的金钱和物质为基础,比的是面子。尤其是在一些偏僻的乡村,取媳妇简直是要父母的命,十几万、二十几万不等的彩礼让人望“媳”兴叹。

  彩礼本是一种习俗,男婚女嫁彩礼多少根据家庭生活状况而定,富裕的家庭可以多给点,底子薄的家庭只要遵从习俗略表心意即可,没必要为了攀比把自己弄得喘不过气,把幸福的婚姻变成一种负担。

  “彩礼负担过重,希望婚事简办。”这是民众的心声,对此,2016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会议,并下发《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工作意见》,要求把“反对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此后,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措施,遏制“天价彩礼”。这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事,但是这样的意见能否真正落实到位,还需各地多加宣传和正确引导。

  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彩礼多少之上的,只有破除“天价彩礼”、嫁女“待价而沽”等顽疾,才能让爱情回归本质。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静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定格】边境牧民的幸福账单
【现场】桃源春色 诗诵玉泉
【现场】正月初十吃莜面
【现场】雪后出行注意安全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春走基层】“我们的坚守是让其他人过个好年!”
• 2017年呼和浩特的这几件大事,你可一定要知道!
•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听取自治区总工会团委妇联科协党组工作汇报
• 布小林调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筹备工作
• 呼和浩特也有“铛铛车”了,这几天可以免费乘坐!
• 6日起雨雪来袭降温明显
• 全国越野滑雪系列赛在凤凰山火热上演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