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坐镇:
参加企业“春管会”,每天两趟访田间
2月9日上午,位于四川省芦山县思延乡的7000亩猕猴桃产业基地内,数百名当地村民正在对果树进行修枝、绑枝等春季管护工作。
将去年挂果后的树枝剪除并清运,将符合要求的树枝用绳索固定,在整齐树立的水泥杆与纵横交错的铁丝线间,村民们对每一棵果树进行着精心护理,现场一片繁忙。
忙碌的绑枝作业
“今天来了多少人?”一到现场,四川盈安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蒲俊连忙向基地管理员询问,得到的答复是,“昨晚张县长开会动员后,今天总共到了500多人”!
管理员提到的会议,并不是由政府主办,而是于8日晚在盈安公司举行的“产业推进会”,主要议题是今年的春季管护工作。出乎公司全员意料的是,芦山县副县长张开义,率领县乡农业局和园区相关负责人,一同参加了会议。
“春季管护工作对果树健康至关重要,每一步都必须和时间赛跑!”蒲俊告诉记者,由于春节刚过,许多当地村民还有在元宵节后开始劳作的习惯,最近一段时间,春护工作面临着人手短缺的问题,“直到昨天都只有300多人到场,工作进度有些滞后了”。
在8日晚间的会议上,张开义专门提及了该问题,并向盈安公司全体员工强调了春护工作的“时间观念”、“技术质量”等8项要求。经过动员,次日到基地上工的人数得到了大幅提升。
“猕猴桃产业是芦山灾后重建、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这项产业不容失败,企业和政府也不容失败!”记者采访期间,恰逢张开义也来到基地考察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关心的便是基地的各项工作进度,“该做的事情做没有,做对、做好没有”。
张开义(右一)在基地现场
对于副县长的到访,蒲俊和现场忙碌的村民显得很平静。张开义和他们如老友般打着招呼,还下到田间一起讨论绑枝工艺。
原来,张开义每天至少到基地探访两次,常年坚持下来,不仅已经和很多村民熟识,甚至成了大家口中的“猕猴桃专家”。对此,张开义表示,既然重视这项产业,就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不能脱离生产实际走过场;为了确保建设进度,当地政府对基地实行了分点包干、专人负责的计划,安排农业局技术干部每天到各地块现场指导,确保建设进度与质量。
萌芽的猕猴桃园
专家尽责:
毕生技艺无私授,培训上千产业工
张开义提到的“现场专家团”,在盈安公司的基地内,每天都有20余人到场“打卡上班”。在记者当日探访的区域,来自县农业局的猕猴桃专家余永康、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管委会的廖福刚便在其中。
作为芦山当地猕猴桃种植先行者之一的余永康,在现场为村民们手把手地传授技艺,将他在实践中积攒下来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同时,他还和农业局的同事们一起,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一年进行四次大型技术培训,每次为至少60名技术骨干授课,再由他们将手艺教给村民们”。
而对廖福刚来说,工作的重点则稍有不同。7000亩的基地作为大型土地流转项目,涉及周边的农户众多,为了保障生产进度与秩序,“协调好园区与村民的关系十分重要”。
嫁接技术培训会
在当地政府有力的保障支持措施下,盈安公司同样在积极引入技术人才。公司负责人傅乐静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对广元苍溪猕猴桃产业进行了多次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引入了众多人才,其中就包括蒲俊和公司技术主管李强。事实上,傅乐静本人也是一名“海归”,曾在国外名校学习工商管理等专业,如今也甘愿扎根乡里,“正是因为看中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前景”。
这些人才来到芦山后,在提升基地生产水平的同时,也同步开展着对当地村民的技术培训工作。李强告诉记者,常年在基地工作的上千名村民中,绝大部分此前是没有一技傍身的,经过长期培训和实践后,以他们如今掌握的生产技能,“即便今后不在基地上班,也同样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前景可观:
“叫板”猕猴桃之王,助力农民“鼓钱袋”
李强口中的这上千名村民,大多来自周边农村。在将土地按照每亩每年1400元的价格出租给基地后,他们每年还能在基地工作约10个月,每月获得2000余元的工资收入,可谓是“学技术和挣钱两不误”。
领到工资的当地村民
有着县长亲自坐镇、专家尽心指导的猕猴桃基地,已经于去年收获了首批500余吨果实。适宜的海拔与气候、科学的种植与管护,让这批红心猕猴桃拥有了上佳的品相与口感。
“通过专业测评和市场反馈来看,我们的产品已经和苍溪猕猴桃品质不相上下,某些指标甚至实现了超越!”傅乐静表示,等到7000亩果园全部产果,该基地年产值将轻松突破1亿元。届时,早已建设完毕的现代化保鲜库、果汁厂等设施也将开足马力,进行各种深加工产品的生产。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肖小波杨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