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7新春走基层 > 发展新变化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指尖传承:巧绣娘办起苏绣艺术工艺体验馆
 

  四千家庭免费体验苏绣技艺

  钱亚清和丈夫用丝线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苏州穿引在一起

  双面绣,无声处“落笔”,有形处“雕琢”,堪称苏州最鲜活的象征。在苏州工业园区湖东社工委第五元素社区,有这么一位巧手绣娘,用一枚小小的“绣花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用丝线把氤氲江南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苏州穿引在一起。她便是传统苏绣技艺传承人钱亚清。而她的这份“苏绣”事业之所以能做得如此出色,离不开她丈夫周华的强力扶持。“军功章,也有他的一半。”钱亚清笑着对记者介绍她的丈夫。

  四千个家庭免费来体验

  “情人节你们秀恩爱,‘单身狗’怎么办?”走进钱亚清家,她的丈夫周华正忙着善水苏绣艺术创意体验馆新一期的活动策划收尾,并发送到网络平台上,准备近期招募喜欢刺绣的年轻人来他们的这个公益体验馆参加体验活动。周华忙着,钱亚清也没闲着。不一会儿,她的电话响了,“你明天有没有空?我们这里有个外地考察团,想到你们那里体验一个苏州刺绣。”打来电话的,是她的一位旅游行业的朋友。最近两年,类似的电话,她接到无数个。

  2015年1月,钱亚清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出了首家以苏绣艺术为主题的公益体验馆。到目前为止,仅专场体验就已开办了160场,至少有四千个家庭参加。每到节假日,普通家庭可以休闲玩乐,而他们家不行。“像专场体验,因为来的人都不太懂,所以要先开一次讲座,介绍苏绣传统文化。只要我有空,都是我来讲。因为我是大学老师,会讲。”周华笑着说,有时候,前来参加体验的人不知情,看见他在讲课,还提意见,“这个男的是谁?怎么不是钱亚清?”

  从外企辞职重新当绣娘

  钱亚清的身上不仅透着传统绣娘的端庄与娴静,更有着新时代女性特有的干练与自信。她生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自幼受苏绣艺术的熏陶,7岁便拿起了绣花针跟随母亲学做刺绣,第一年就绣制了双面异色绣《螳螂猫》,作品被一位台湾商人收购。在镇湖小学和镇湖中学读书时,她在校园手工刺绣技能比赛中都获得一等奖。“然而做了一辈子刺绣的母亲,希望我能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钱亚清说,2003年,她顺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会计学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园区一家知名外资企业工作。

  “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姐妹说起儿时的刺绣,都觉得心中那神圣的苏绣艺术已被功利侵袭,家乡的年轻绣女纷纷进城,坚守苏绣艺术的本地绣女越来越少。因为刺绣市场恶性竞争,导致绣品质量下降。”钱亚清说,苏绣市场的现状深深刺痛了她,也让她有了更多的忧虑。她毅然决定,辞去薪资丰厚的外企工作,重新规划人生。于是,她来到苏州刺绣研究所,拜师夏水金老师。凭着自己的谦虚好学和对刺绣艺术的悟性,在恩师的精心传授下,她的刺绣技艺突飞猛进。“刺绣的传统图案一般是花鸟鱼虫,我一直在尝试新的创作,绣一些人物、油画或者摄影作品,绣品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有了重大突破。”钱亚清说。

  传承苏绣艺术从我做起

  为了苏绣艺术真正得到保护和发展,同时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2006年10月,钱亚清创办了苏绣艺术制作中心。当时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新一代的绣娘们和刺绣新人看到希望。随着电子商务兴起,钱亚清意识到网络平台的快捷和便利是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幸运的是,周华是苏州一所高校的计算机老师。妻唱夫和,2007年,周华帮她创建自己的商务网站。但在一年后,他们还是毅然决定放弃电商业务。钱亚清直言不讳,许多实体店纷纷在网上开店,对绣品制作工艺的态度不是很重视,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

  2015年1月,钱亚清开出了首家以苏绣艺术为主题的公益体验馆,在苏州工业园区兴起了一股学习苏绣传统文化的热潮。2015年,由钱亚清苏绣艺术中心组织的“苏绣亲子互动公益体验”项目被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评为苏州市社科普及1+1活动优秀项目。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体验,钱亚清和周华定期走进社区,每年的儿童节、母亲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还会策划专项活动。像今年的情人节,他们就已提前准备。在钱亚清看来,刺绣不能只关注给自己带来多少财富,需要的是很有耐心、韧性的人去温柔地呵护,“苏绣”已经融入她的生命,她会和家人一起终身守护这份“苏绣”事业。(苏报记者 管有明 实习生 陈娱)

[责任编辑 李珍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现场】传统手工元宵热卖
【现场】“鹰眼”护航 乘客放心
新春伊始谋新篇
【定格】满洲里夜色美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布小林调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筹备工作
• 呼和浩特也有“铛铛车”了,这几天可以免费乘坐!
• 6日起雨雪来袭降温明显
• 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班子召开2016年度民主生活会 李佳主持并讲话
• 自治区十一届政协召开第四十次党组会议 任亚平主持
• 自治区派驻国贫旗县脱贫攻坚督导组动员大会暨培训会议召开
• 【定格】边境牧民的幸福账单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专题】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专题】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
• 【专题】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 【专题】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