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一则“外地童乞扎堆进京”的新闻分外刺人眼球。童乞是被人诟病已久的问题,但假期“兼职”行乞却更加让人瞠目结舌。据了解,许多儿童由家长带领,在假期有组织地进行“兼职”行乞,甚至有“跪地抱腿强行行乞、乞讨不成出言不逊”等恶劣现象出现,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观点1
还行乞儿童一个有尊严的童年
本该在学校上学的孩子,却被大人带来跪地要钱,在天真烂漫的年纪承担起了与年龄不相符的重担。这些周期性出现的童乞,在被剥夺快乐童年的同时,也被迫把金钱的概念较早地刻在了记忆深处,同时深种的还有“以乞讨获取收入、以靠人施舍代替自身努力”的意识。“跪地抱腿”等强行行乞现象的出现,更说明童乞问题不容忽视、亟需解决。
如此背景下,相关执法部门也全面针对乞讨卖艺等扰乱乘车秩序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儿童乞讨行为。但是仅靠暂时的整治和呼吁显然不够,更关键的还是要从源头抓起。贫困一直都被视为行乞行为大量出现的根源。对于青少年而言,在他们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一旦以轻松的行乞消解了奋斗的愿景,并形成好逸恶劳、唯利是图的思维,极有可能让一时的穷,变为一世的穷。
童乞流出地不仅要加强扶贫工作,更要坚持精准扶贫,这就意味着在扶贫的同时更不可忘扶“智”,既要注重资金扶持、技术扶持等物质手段帮扶贫困群众,也要注重投入足够教育资源在精神、思维上引导他们。特别是要引导青少年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让他们沐浴在正能量的阳光雨露中。
所谓穷则思变,尝试多种方法脱贫致富本没有错,但若是放弃努力、放弃尊严、丢下道德来获取财富,并且把这不劳而获的生存方式言传身教于下一代,贫困也会代际相传,那祖国的明天,又有谁能为之奋斗呢?落后面貌要改变,靠乞讨致富的观念也需改变,更要谨防“人穷志短”抑或“人虽不穷但志短”的情况出现。青少年担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切莫让行乞消解了孩子的奋斗之心!
观点2
必须严查幕后黑手
在文明社会,行乞一般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求生之举。但倘若靠行乞谋利则不为法律和道德容许。儿童参与经营性行乞,沦为乞讨致富的工具,在引起社会沉痛反思之外,更要找出幕后的推手甚至黑手。
扎堆行乞的频现,表面上受损的是城市文明形象,最大的受害者还是未成年人本身。家长作为孩子的监管人,其特殊身份不是组织孩子行乞谋利的护身符。孩子也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组织孩子行乞,既是滥用对孩子的监护权,更是剥削未成年人戕害其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再往深处挖,许多儿童行乞的背后还有组织严密的幕后黑手。许多孩子靠这样的“牺牲式劳动”换来的钱财最终却鲜归其囊,因为他们不过是幕后“策划者”的敛财工具。一些童乞不仅每天挨饿、受累,放下尊严和羞耻之心跪地乞讨,甚至还会因没有要来足够的钱而遭受斥责毒打。
虽然相关部门每年都要出动人力劝返行乞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治行动,但却是治标不治本难奏其效。凡事终有源头。有效治理“童乞”行为的发生,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源头治理管控。行乞源头地区的人民政府要担负起责任,调查家家户户的情况,解决每家每户的困难,对青少年成长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怀。同时应与行乞地监管执法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大检查管理和执法,严查幕后的直接推手和间接黑手,让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幕后黑手付出惨重代价,切断儿童行乞背后的利益链,用法律筑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防护墙。
对待儿童的态度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全社会都有共同维护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的责任。每朵鲜花都应该盛开,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珍爱。还行乞儿童一个满是阳光雨露的童年,斩断幕后黑手,迫在眉睫。
观点3
需多方联动标本兼治
在人们印象中,童乞或是被拐儿童,或是流浪儿童,会博得公众的同情与爱心。然而,这些地铁童乞多是家长和亲戚组团带来的,显然已将其视为一种假期“兼职”和致富“门径”。
从法律上讲,童乞本不应存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而且这种有组织性地唆使孩子的乞讨行为,也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及轨道交通相关管理规定。
基于此,近年来北京等地有关部门多次对地铁童乞进行专项整治,但往往过不了多长时间,这种乞讨现象又会“死灰复燃”,尤其是寒暑假期间最为“旺盛”。由于是未成年人,执法人员表示只能以劝离为主,“经常有孩子前脚刚被劝离,后脚又上了地铁。”显而易见,这无不与相关法规滞后,以及联合执法不力有关。
由此来说,消除地铁“童乞”,需要多方联动、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联动救助机制,不仅公安、城管等部门要保持打击童乞行为的高压态势,司法、民政、教育等部门也要有更大的作为,同时充分挖掘社会救助力量,跟进做好相关救助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切实帮助那些乞童家庭脱掉贫穷的帽子。唯有如此,才能还给那些伸手乞讨的孩子一个尊严的生活、一个美好的童年。
【网友热议】
@心中有海:一些童乞动辄跪地抱腿强行乞讨,或是乞讨不成出言不逊,既损害了公共秩序,也在这些童乞孩子的内心,留下扭曲的印记。
@天天:有些时候,严是爱、宽是害。遇到儿童乞讨行为,如果轻易对他们进行施舍,或许这并不是在帮助他们,反而会助长他们继续在地铁内的乞讨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向地铁童乞行为说不!
@只是一阵风:也许,每天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的乞讨收入,在“童乞”家长们看来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是孩子是无辜的,将子女引向“乞讨”这条路,恐怕最终将会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单人旅行:童乞屡禁不止,甚至一些执法部门也束手无策,恰恰也说明我们的政策还有漏洞,执行配套还不衔接,应当重新审视并予以修订。
【编者手记】
儿童乞讨一直是个让人揪心和为难的问题。但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让自己孩子假期乞讨的家长或许的确是为贫困所迫,但面对国家的扶贫优惠政策,为何不能结合自身找到致富之路,通过勤奋劳动获得合法收入?为何不能鼓励子女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或是教给他们相应的技能呢?
也许,光靠童乞家长自身的觉悟远远不够。“向童乞说不”是必须的。一方面,需呼吁人们“勿献爱心”以及执法层面的严肃打击;另一方面,必须形成“多龙治水”的社会合力,这其中包括相关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孩子所在的学校以及当地的教育部门的努力,通过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既可以成为孩子拒绝家长要其乞讨的思想动力,也会为孩子的一生筑牢根基。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籍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