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一个家庭由两三个民族的人组成,一个人会说两三种语言,并不稀奇。
生活在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河畔边境小镇室韦的冬妮娅一家人,就是一个多民族家庭。
进了一个门,就是一家人。民族团结亲如一家,不正是这样吗!
内蒙古,犹如一匹奔驰的骏马,横跃在祖国的北疆。在118.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生活着蒙、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55个民族的人民。
70年前,在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曙光里,内蒙古自治区在王爷庙,如今的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宣告成立。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起点。70年来,内蒙古以国家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为依据,先后制定和批准了565件地方法规,有力地保障了各民族合法权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被誉为“模范自治区”。
70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内蒙古的建设发展。一五期间,国家新建的8条铁路干线中,内蒙古就有两条;全国156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内蒙古就有包钢、内蒙古一机集团等6个项目。一机建厂时,坦克专家和各地的建设者们奔向大草原,投身到我国第一个坦克厂的建设中。这里自主研制生产的主战坦克,多次参加国庆大阅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先后动员7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落户内蒙古。一批北大学者支援建设内蒙古大学,从此内蒙古有了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国家支持内蒙古建设,内蒙古也在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国家抚养孤儿有困难的时候,草原母亲敞开怀抱,接纳了上海等省市的3000多名孤儿。当时只有19岁的都贵玛,成为28名上海孤儿的妈妈。
2014年1月27日上午,正在内蒙古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冬季那达慕现场,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发扬蒙古马精神,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深祝福和深情嘱托,激励和温暖着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心。各族群众水乳交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先河,为世界解决民族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