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百花盛开,绿色延绵,广袤草原碧波荡漾。曾经黄沙漫天的科尔沁沙地一天天增绿添彩。
自党的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守生态底线”等绿色发展理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五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全市各项事业,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通辽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把通辽建设成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2014年启动实施的全市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通辽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曾经是全国遭受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到2014年全市仍有2000多万亩“远沙大沙”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治理,风沙肆虐,土地干涸是未治理区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委、市政府做出庄重承诺:利用7年时间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2000万亩,湿地保护200万亩,新增森林面积500万亩,优化改良草牧场700万亩、新建饲草料基地3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6.03%提高到31.6%,牲畜饲养能力增加1000万个羊单位。
从此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犹如一幅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如今,全市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1000多万亩,实现了从满目黄沙到满山遍野披绿装的转变。在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科左中旗珠日河、奈曼旗常兴穿沙公路两侧等地区形成若干个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相对集中连片的治理区。围绕科左中旗敖保苏木40万亩生态节水高产高效现代农田,高标准建设农田防护林带百公里以上。全市沙化土地面积逐年缩减,沙区植被盖度明显增加,沙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正逐步改善,茫茫沙海泛起片片绿洲。
五年来,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生态文明当成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未来的长远大计,一路加码提速。在坚持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不动摇的基础上,逐年加大重点区域绿化规模和档次,加大“三滥”治理力度,加快退耕还林步伐。2017年又对工作计划进一步调整,在投资规模上由每年的15亿元,提高到50亿元左右,在路林、农防林等重点区域绿化过程中,提高建设标准和水平,同时加大城乡绿化一体化力度,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建设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金秋将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我市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2020年实现“三个显著”“构建完成四大体系”。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不断提升森林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服务功能,加大科技创新支撑力度,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改善人居生存环境。
——深化改革有显著成效。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划定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等林业生态红线区域,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生物多样性和湿地保护有显著加强。逐步落实《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和《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大力实施湿地保护工程,使生物多样性和湿地保护有显著改观。
——构建较完备的林业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好森林生态系统、城乡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沙地生态系统,切实加强“三滥”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
——构建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围绕产业基地建设,做大一产,立足优势资源做强二产,增强服务功能做活三产。
——构建较健全的林业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森林保险等林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林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较健全的生态服务支撑体系。
——构建较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做到自然生态和人文相结合,民族文化、草原文化和森林文化相结合,构建特色明显、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
一幅青山水秀、天蓝地绿的美好图景,正在通辽大地铺展,砥砺奋进的通辽人民正坚定地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为加快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一座融合自然、生态、人文、科技之美的生态文明城市而努力前行。(记者郭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