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家住通辽市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嘎查的王满喜经常背着手在自家院子里转悠,笑容荡漾在脸上,他筹划着要在院子里再盖一个100平方米以上的蒙古包。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他靠政府扶持的蒙古包搞起了牧家游,轻松挣了1万多元。自从南宝力皋吐遗址公园对外开放,嘎查广场上每天都停着各种载着游客的车,他准备在明年大干一场。
王满喜所在嘎查在两年前整体搬迁到南宝力皋吐,该嘎查就建在南宝力皋吐古遗址旁,从去年开始打造旅游小镇。嘎查在旗里政策的推动下开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力打造“草畜游一体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式。如今,嘎查100多户居民中像王满喜一样吃起“旅游饭”的牧户已经有9户。
扎鲁特旗地处科尔沁草原西北端,素有中国最美山地草原之称。该地蒙元文化、辽金文化、科尔沁文化交相辉映,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增加了这片“金山银山”的底蕴。
南宝力皋吐古遗址公园亮点之一是在远古先民的原址生活区对先民生活进行了复原,对外开放1个多月来,旅游小镇一下子成了探访距今4500年先民生活的首选体验区。扎鲁特旗宣传部部长包红梅说:“在通辽500公里景观大道上,遗址公园提升了扎鲁特旗文化旅游吸引力,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扎鲁特旗近年来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03亿元,促进了全旗54个重点贫困村、2442户贫困户发展扶贫增收产业。”
扎鲁特旗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多年来以传统养畜为主,生产经营方式粗放。2014年,全旗有54个重点贫困村,共识别出贫困户7901户19397人,贫困发生率达到9.69%。
怎样才能让贫困户通过“旅游饭”拔掉穷根?扎鲁特旗围绕自治区“建设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战略目标,以通辽市成功创建“全国自驾游试点城市”为契机,落实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自驾游服务运营系统建设,积极参与创建“敖包相会的地方”通辽旅游品牌。
高娃的家在温都尔哈达嘎查,嘎查就在扎鲁特旗山地草原旅游景区旁。这个夏天,高娃靠政府扶持扎起的一个蒙古包就挣了1.5万元,在景区里为游客提供骑马服务,两匹马在3个月挣了3万块钱。一个旅游旺季,高娃挣了4.5万元。高娃只是旅游旺季里牧民依托旅游增收的一个缩影,嘎查里的牧民们依托山地草原旅游,挣了个盆满钵满。“通过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带动增加接待户收入,通过接待户的典型示范,然后再带动贫困户,是最有效并可持续的脱贫之路。这条路既保护了这片绿色草原又通过旅游的扶贫开发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最终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扎鲁特旗旅游局局长贾宏伟说。
登上誉州古城北自驾车露营地的半山腰,营地的靶场、汽车影院、人工湖、帐篷营地、cs实战基地等尽收眼底。营地已经完成投资6000万元,自从7月16日开营纳客以来累计接待游客9000多人,旅游综合收入160万元。
今年,扎鲁特旗启动了百万亩现代草牧业旅游观光项目。依托道老杜苏木现代草原畜牧业项目、南宝力皋吐古文化遗址以及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把道老杜苏木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旅游线路贯穿其中,建设集生态体验、户外运动、观光休闲、文化创意、自驾穿越、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观光体验区,打造扎鲁特生态牧场旅游观光品牌。
目前,扎鲁特旗共打造了3个旅游小镇,每个小镇投入300万元,扶持农牧民搞牧家乐。全旗共有审批备案的乡村旅游接待户40家,从事乡村旅游接待服务的农牧民500多人。截至目前,全旗仅去年就实现脱贫2292户5390人,贫困发生率2.98%,比2014年贫困发生率下降了6.7个百分点。
记者手记:
走在美丽的旅游小镇,听着一个个农牧民的增收故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农牧民脱贫的信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扶贫,贵在精准。一个标准化蒙古包,一匹供游客骑行的马,仅在一个旅游旺季,就能把“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大有作为。扎鲁特旗开发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立足本地区旅游资源实际,为农牧民量身定制,通过扶持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旅游产业,扶在点上也扶到了根上。
采访小组一行驱车行驶在这片“中国最美的山地草原上”,亲眼目睹了一个个旅游小镇旅游开发的热潮,感受到旅游扶贫正日渐成为扶贫脱贫的重要手段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助推器,一篇旅游扶贫的大文章正在扎鲁特大地上徐徐展开。(记者 叶文畅 郭洪申 赵丹 柴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