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热烈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评论:以开放共享探索非遗传承之道
内蒙古新闻网  17-10-17 17:53 打印本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

  作者:邓海建

  很多非遗项目,往往既有地域文化的贴近性,又有私家绝活的神秘感,其中技艺多有独到之处,甚至有不传之秘。据报道,日前,江苏无锡非遗传承人詹杏娣打破常规、开先河,作出惊人决定,将耗费40年心血研制出的宜兴青瓷独家釉料配方无偿捐出并公之于众,只盼望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继续流芳百年。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青瓷固然蜚声海外,同派系的宜兴青瓷亦有悠久历史。20世纪60、70年代,宜兴青瓷成为国礼,被世界誉为“东方的蓝宝石”。遗憾的是,宜兴青瓷近年渐有衰败之势,技艺传承更面临断代危险。用传承人詹杏娣的话说,一起做青瓷的同行,考虑到经济效益,很多都改做紫砂了。“宜兴目前做青瓷的有十几家,不超过200人,跟10多万人在做紫砂没法比。”做的人少了,挣的钱少了,自然难免陷入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

  无偿公开独家配方,意在以降低门槛来“壮大门户”。这种开放共享的心态,既是非遗文化传承的大胸襟与大格局,更是促进非遗项目社会化、市场化的有益尝试。非遗传承人詹杏娣之举,着眼大利、裨益大局,她以实际行动探索非遗项目的现代化传承之路。

  当然,公开配方也许仅仅是第一步,对其他非遗项目来说,未必具有可复制性。只是,这些年来,无论是官方的非遗网络传播,还是民间的传习组织与沙龙,都有一个逐渐清晰的共识:对非遗文化和非遗项目来说,保护不等于抱残守缺,传承不等于僵化保守,恰恰相反,敞开门户、全民共享,让扎根民间的非遗重新归于火热的现代生活,传统技艺才能真正“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小众的非遗需要融入大众生活,民族的非遗需要绽放在世界舞台。

  当非遗保护遭遇小众之惑时,群策群力是必由之路;当非遗传承遭遇现实困境时,革故鼎新是不二法门。以开放共享的心态探索非遗传承之道,这大概包含两层相辅相成的含义:一则,非遗的开放共享,不是简单的展览与交易,而须构建自己的产学研链条,建立生机勃勃的传承体系,自觉匹配“互联网+”时代,主动适应新经济社会的步履;二则,非遗的开放共享,并非削足适履地“自我降级”,而是在尊重非遗文化和非遗项目的专业性、专利化的基础上,开门纳客,应时而变。

  一句话,承载着匠人匠心之情的非遗文化,彰显着巧夺天工之技的非遗项目,急需在时代的版图上,找到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完美契合点。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喜羊羊 美洋洋
剪纸喜迎“十九大”
爱老敬老我为先
四季游火了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自治区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率先抵京
• 塞北秋韵
• 关于对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 十九大代表风采|斯日古楞:忙碌在草原深处的白衣天使
• 内蒙古动物福利养殖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 《呼市三大供热公司今日提前供暖》追踪 部分居民家中暖气不热
• 副市长“惯乘公交”的意义何在?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