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海新小学前身为呼市铁路第七小学(2007年更名)。铁路第七小学基础薄弱,师资生源差,仅有7个教学班。2009年刘春云正式任海新小学校长后,学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走出了一条有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精良儒雅的国韵教育之路。
“首先要以身作则,修心、修性、修情、修行,只有校长和全体教师修炼好了,才能办好学校。”呼市新城区海新小学校长刘春云说道。
倡导国学经典
刘春云就任校长后,开始改变校风、教风和学风,提出了“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倡导全校师生学习国学经典。从2010年起每年9月28日都举行全校师生祭孔大典活动,尤其是2013年孔子圣像坐落校园后,全校师生更加礼敬孔子以及《论语》等国学经典了。
刘春云开设国学班,同时设置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活动,全校师生掀起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每周的升旗仪式,每天早晨全校师生都诵读国学经典。语文课上,不同年级诵读不同的内容。”她说:“我们是从背诵《弟子规》开始学习国学经典的,师生们不但在学校里读,而且在家里也诵读,读着读着他们的言行举止就慢慢地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影响家庭里的人。”
如今海新小学已发展为23个教学班的国学传统文化特色学校,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内蒙古首家挂牌的孔子学堂……
引领工书善画
受家庭影响,刘春云从小喜爱美术,“没上学时,我就开始小手涂鸦。上了小学后,每次上图画课都能得优,而且还负责学校里的板报工作。”刘春云告诉记者,正因为画得好,每次她参加全市中小学生书画比赛都能获奖。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繁忙她不得不忍痛割爱,暂时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
做了海新小学校长后,刘春云想,既然带领全校师生学习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书画也属于传统文化中很主要的内容,何不引领师生工书善画?于是她又把扔掉多年的绘画爱好捡起来。从此,刘春云把书画融入全校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每天下午上课前,学校里都举行“每日一练”活动,而且常年坚持不懈。
修炼教师素养
倡导国学经典,引领工书善画。刘春云觉得还不够,还要修炼师生心性。刘春云提出“十二项修炼”内容。从此,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论坛》《幸福人生大讲堂》和《国学经典读书会》等活动。同时倡导教师一专多能,教师除了修炼自己专业素养之外,还要学习书画、古筝、礼仪等其它传统文化方面知识与技能,并且每天要习练太极拳。
此外,刘春云还组织成立了两个教师社团:礼仪表演社团和古筝表演社团,以丰富教师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便于学校举行大型庆典活动时能派上用场。
刘春云表示:“我提出的修炼师生心性目的就是:让全校师生确立正确的教育理想、陶冶教育情操、养成教育德性、锤炼教育行动、提升教育能力、精炼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大智教育信念。通过校本研修,让每位教师都有了职业幸福感;每位学生也有了学习幸福感。”(记者 鲁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