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乌审旗政府的引领下,该旗各乡村嘎查分别以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生产、销售农副产品,通过联合采购、生产形成相对大的经营规模,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在,全旗合作社呈现出覆盖领域不断拓展、主办主体更加多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的局面,在助推全区“三农”工作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农户增收开创了全新领域。
元旦前夕,巴音高勒嘎查文贡塔拉养殖专业合作社肉食品加工车间,合作社负责人苏雅拉满都呼正在检查每一道的加工程序是否完善。“我们合作社保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入社的33户农牧户共同挑出一块集体草场,用于饲养将要宰杀的牛、羊,提前两至三个月放在集体草场上,统一饲料,标准化饲养,宰杀后统一保存,全过程保证肉的品质”。苏雅拉满都呼说,这是文贡塔拉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一大特色,也是农牧民经济兴农模式的新发展。
2013年,苏雅拉满都呼带头,联合33户牧民成立了文贡塔拉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820万元。“成立之初,只是帮助社里成员对外销售细羊毛及牛羊,利润很单薄,成效不是很突出。”苏雅拉满都呼坦言。为了把准备工作做足做充分,合作社用了3年的时间才正式成立运行。“合作社采取比市场价每斤贵一块钱的价格从本村农牧民手中购进原料,贫困户则是三块钱。如此一来,养殖大户每年可增收好几万元。”苏雅拉满都呼表示。此外,合作社还增加了手工面食制作项目,原材料都经过了精心挑选。苏雅拉满都呼说:“下一步我们要实现羊肉可追溯,所有的羊都要打耳标,这样饲养时间、宰杀时间等消费者都可以查到。”
2012年,李怀民在乌审旗成立顺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种植枣树、发展枣产业为主业。聘用有经验的退休老干部、老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枣农,合作社社员68人,其中农民成员51人,专业技术人员13人,正高级职称3人、高级职称6人,农艺师、林业工程师等中级职称3人,形成了一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团队。目前形成了“科研+生产”的产业体系,推行了“合作社+基地+农牧民”的运作模式。
除了种养殖业以外,特色文化、农机等产业也一改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组建合作社抱团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该旗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紧紧围绕丰富完整的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健全和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双重优势,不断创新产业发展融合模式,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提升附加值,通过农牧户个体培育、合作社统一包装打造、嘎查集中招商引资,秉承着既发展主导产业、又壮大民俗文化的原则,逐步构建以牧业为主、大力融入文化元素的新型畜牧业文化体系,打造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成立了乌审旗陶尔庙“五畜”文化专业合作社。“五畜”文化专业合作社,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饲养五类牲畜:绵羊、山羊、牛、马、驼;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就是将这五类牲畜赋予多元的文化元素进行包装打造,变羊毛、羊绒、黄油、奶酪、奶皮、灌肠、马奶、沙拉水、马奶酒、奶豆腐、烤全羊、全牛宴等为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骑马放牧畅游草原风光之美,驼铃阵阵体验沙漠恢宏之势。
“如今,全旗专业合作社已从部分产品的生产合作,发展到了种植、养殖、种苗、营销、加工、农业(农机)服务、等各个方面,贯穿了农业生产全过程。”乌审旗农牧业局副局长查干其劳介绍到。据了解,截至今年2017年底,该旗农村专业合作社已有716家,带动2万余户农牧民增收。“在拓展领域的同时,我旗还积极鼓励多种方式、多种力量参与合作社的发展,形成了农村能人创办型、龙头企业创办型、村干部创办型以及事业站所和供销社领办型共闯事业的良好局面,让合作社的领办主体更加多元,抗风险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查干其劳告诉记者。
随着全旗合作社覆盖面不断拓展、领办主体更加多元,合作社的质量越来越优,生命力越来越强,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合作社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增加收入鼓了腰包。”查干其劳说,有了合作社,很好地解决了一些单家独户“办不了”、村级组织“管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难题,有力促进了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合作社牵头闯市场,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促进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降低了流通成本,有效带动了社员及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记者 曹谊 巴雅尔 萨楚日勒图 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