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820万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成为就业的主要矛盾,一些领域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多措并举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政协委员、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曹红告诉记者。
曹红认为,导致结构性就业矛盾,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的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匹配。产教融合,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产教深度融合平台搭建不够完整。若要进行改变,就必须转变观念,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进行教育结构调整。
为此,曹红建议,首先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时,应考虑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的需要。其次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使更多劳动者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的需求。抓紧制定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件配套的具体实施办法。具体包括: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政府统筹,企校为主,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严格实行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需要从源头上抓起,就是要在科学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建立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曹红告诉记者,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不适应新需求和缺乏新技能的劳动者将面临被淘汰的困境。如果不未雨绸缪,计划先行,就会出现新兴产业工作岗位多,但是招工难的现象,支撑不起新兴产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匹配。因此,要把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找准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按照行业规范要求,学校与相关培训机构合作,优势互补,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从而使面临被淘汰的劳动者实现成功转岗就业,使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尽快得到满足。文/记者 王树天 刘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