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8内蒙古两会  >  两会聚焦   
草原儿女心向党·再出发•民生篇——两会特别报道(下篇) 奋斗吧,内蒙古!
内蒙古新闻网  18-01-30 17:01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有一种关怀,总能穿越时间,在人心中触发绵绵不绝的感动。

  有一种情谊,即便相隔万里,也总能感受到发自肺腑的力量。

  4年前,顶风冒雪、不惧风寒,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牵挂来到祖国北疆大地。从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到呼和浩特市,数千公里考察行程,记录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戍边战士、困难群众和各族同胞的深深关爱。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4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自治区党委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内蒙古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增进各族群众的获得感。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4年来,在这片被总书记深深挂念的热土上,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满怀豪情建设幸福家园。

  奋斗吧,为了全面小康一个不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把责任扛在肩上,举全区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由每村2至3人调整为5至10人,全区选派驻村工作队7239个,驻村干部近4万名;分类施策,把扎实推进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农牧业大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扶贫特色产业;把“扶贫扶志扶智”的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让贫困群众敢想敢干、能干会干……

  “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是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重点工作。自治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7.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7%下降到3%以下。

  大病一场,小康泡汤。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41%,是第一大致贫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特别提到,他看了《人民日报》记者在内蒙古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精准扶贫驻村调研形成的《驻村三记》,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印象深刻。对此,自治区建立起了因病致贫人口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全面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计划,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

  奋斗吧,为了绿水长流草原常青!

  “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要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说过的话言犹在耳。

  2017年,全区营造林完成作业面积1462.2万亩;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作业面积451.8万亩,义务植树6108万株。同时,打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组合拳”,围绕“减羊增牛”、草原生态补奖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全区天然草原生态逐步好转,植被盖度达到44%。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十九大报告再次为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方向。

  草原上的生态之花,也为农牧民带去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阿尔山依托落雪早、雪质好等优势,将“冷资源”变成了“热产业”。呼和浩特市大青山脚下的乌素图村,因为大青山生态修复带动旅游开发,农家乐成了百姓致富新门路。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等地草原建设快速推进,每年完成草原建设4500万亩以上,牧民减畜不减收,幸福生活获得可靠保障。内蒙古农牧民人均林业产业收入从2013年的470元增加到2016年的780元。

  要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4年前的嘱托,也是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鞭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内蒙古的广袤大地生根发芽。

  奋斗吧,为了“底线”牢固人民幸福!

  “我们大伙儿都想让习近平总书记再来一次阿尔山,看看我们现在的好日子!”49岁的李唐玉打出生就和父母挤在林区的小土房里,回忆这4年间生活的变化,李唐玉感慨万分。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地处边陲的兴安盟阿尔山市考察,叮嘱身边干部加快棚户区改造,做好慰问困难群众工作。阿尔山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棚户区改造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林业职工的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巴彦淖尔嘎查走访老牧民时,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当地解决好边远牧户在用电、通行上存在的困难。之后自治区启动对2.3万户偏远农牧户用电的升级改造,锡林郭勒盟也先后投资2.2亿元解决人畜饮水难题。在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上上下下每个工作人员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铭记在心、实干以行。4年来,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建立了儿童福利机构标准体系,福利院的孩子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民生领域的可喜变化俯拾皆是。1月21日,内蒙古为全区75支乌兰牧骑配备了演出大巴车,为乌兰牧骑下乡惠民提供了有力支持。这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赞誉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将继续服务在草原蓝天下。

  回望过去成就我们不禁发现,历史最动人心魄之处,莫过于实干创业。4年时间总计不到1500天,民生“难点”在突破,民生“堵点”在疏通,民生“主线”更鲜明,民生“底线”更牢固,自治区面貌变化之大足以彪炳史册。

  站在新时代起点上我们由衷感慨,时代最绚丽的色彩,莫过于奋斗圆梦。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壮美内蒙古的征途上,内蒙古将继续迈出铿锵步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青山工作室 赵丹 柴思源 韩雪茹 叶文畅 白建平 陈沸宇)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定格】大数据云平台:为企业助力 为农民圆梦
文艺轻骑兵领到新“坐骑”
耍雪
【现场】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李纪恒主持
• 幸福账单大家晒
•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李纪恒布小林出席
• 快讯: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 为关爱老人的这家企业点赞
• 托县双河镇枳芨壕村133户村民要住新楼房啦!
• 首府今年治堵出新招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