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的年纪,风华正茂,他们朝气蓬勃,有理想,更有担当。在新当选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当中,有这样几个90后基层代表,他们肩负时代使命,不负韶华岁月,在辽阔的内蒙古农村牧区土地上书写着青春奋斗的故事。本期的主角是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代表、1991年出生的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乡满族屯嘎查牧民——毕力格。
毕力格在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现场。
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乡满族屯嘎查一片4600多亩的草场上,住着一户蒙古族人家,年轻的90后夫妻和他们年幼的孩子,丈夫毕力格肩上的责任格外重,家里有300多只羊和30多头牛,牧场里的大活小活都由他操持打理,而今年,他又多了一份使命,因为他成了新一届自治区人大代表。
因为是家里的独生子,亲人的眷恋和对牧区的感情让毕力格一毕业就回到家乡, “从小在牧区长大,我热爱这片草原,喜欢牛羊。”毕力格对记者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养职业农牧民,毕力格说他就要做一个新型牧民。90后的牧民学习受教育程度较高,毕力格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他善于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产品,能够及时获取新的知识,这是同为牧民的父辈们所不能及的。他希望可以成为一个有思想、不断进步的人,带领大家一起走上小康之路。
年轻的毕力格,对家乡牧区的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出于对生态保护的考虑,当地出台了限牧政策,毕力格首先站出来积极响应,他主动将家里的牛羊减少了一半左右。毕力格说,对生态负责,是牧民该有的意识。
选择了留在牧区,他就思考着如何能够将养殖规模化、产业化,让嘎查里的牧民生活能够富裕起来,他一方面向经验丰富的牧民们讨教养殖经验,另一方面不断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多方研究和当地政府的帮助,毕力格首先开始了肉羊品种改良,他们从锡盟引进了杜泊羊来替代当地羊,“尽管我的牛羊数量少了,但经过品种改良和经营的改善,我的收益并没有减少。”毕力格对记者说。
这次来参加两会,毕力格代表也带来了他对于牧区建设的建议, “牧区的合作社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合作社没有真正活起来,牧民们的参与度不高,这使得当地畜牧业发展分散,没法进行集中的科学管理。我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政府能够更多地搭建一些平台,帮助牧民科学养殖,增加收入。”毕力格说,“当然,从牧区的实际情况考虑的确有不少阻碍,牧民们比较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难度大,但我相信,只要一步一步来,我们的情况一定会好起来的!”(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融媒体记者 白静 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