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年初开始,呼和浩特市就开始了一场全民总动员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一年。通过一年的整治,青城处处见绿,城市“蜘蛛网”被藏进了景观盒子中,街景亮化、外立面整治、户外广告、“厨房革命”等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然而,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市民的不文明的现象仍存在,甚至有一小部分市民仍不以为然。
2018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由2017年的25项增至41项,其中市民文明程度也被列入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范畴。我们呼吁市民杜绝不文明行为,提升个人素质,为我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现象一:
随地便溺
不文明行为屡见
2月7日,在玉泉区通达南站东侧的清泉街内,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看到多处非常明显的便溺点,散发着一股股的尿骚味。随地便溺不仅仅在清泉街可见,在我市一些大的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等周边也可以看到。
“有些人年纪比较大,憋不住尿,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也有的人就是故意为之。”赛罕区环卫局局长王志强说。对此,回民区新华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吴志华也持同样看法。吴志华介绍,新华西路街道办事处管辖的战备路经过整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附近的居民也为这样的整治点赞,但是有些市民却依旧我行我素,特别是夜间23时到第二天7时左右,城管工作人员、路长、网格长等都已经下班休息,无人监管,随地便溺的情况便多了起来,有的是因为喝醉了酒,有的干脆就是个人素质问题。“我们也对战备路等多处的便溺点进行了整治,还安装了立体绿化隔离,但是仍旧挡不住部分市民继续做出不文明的行径。”吴志华说。
-现象二:
捡废品占公共区域
这样的“节俭”不文明
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发现,在一些小区的公共区域内存放着很多废旧家具、废旧杂物,甚至废旧饮料瓶等等,这些废旧物品有的会被整齐地装进塑料编织袋里,码放在墙边,有的干脆就扔在墙角、楼道里。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过程中,几乎每个老旧小区都会有这样的废旧物品被清理出去。2月7日在学府花园路蒙地亚小区内,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看到一处四五平方米的地方被附近一户居民堆满了垃圾、杂物。
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小区内都有,街道、社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专门的清理。对此,吴志华表示,很多老人有捡拾破烂的习惯,虽然在老人看来这样的行为是节俭,但是这些捡拾来的废旧纸箱、旧家具、花盆等等却都摆放在了公共区域。尤其是一些人将捡拾来的废旧物品堆放在楼道里、车棚内或者是小区院内,给小区居民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并非文明之举。而且这些捡回来的东西很少能卖出去几件,最终还是街道、社区出资清理出去了,所以这样的节俭宁可不为。学府花园路社区书记程建玲说:“其实个别居民捡垃圾、堆杂物并不为钱,就是一种习惯。我们也多次上门做工作、沟通,可是老人们的观念却不好转变。”
-现象三:
随地吐痰、扔烟头
个人素质待提高
乱扔烟头、随地吐痰,在呼和浩特很多市民都有这样的习惯。今年62岁的张师傅在昭乌达路与世纪七路交会路口往北的路段打扫卫生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四年里他见证了这一路段点点滴滴的变化。尤其是2017年以来,这条路上不仅增加了公共厕所,而且增设了街景美化的立体花架,比以前看上去好了很多。然而,却总有部分市民随手乱扔烟头、随地吐痰。
玉泉区交管大队五中队副中队长张波介绍,经过一年的整治,车窗抛物的现象已经少了很多,尤其是车窗抛扔果皮、纸屑的情况少了很多,但是扔烟头、吐痰的情况仍旧存在。“还是市民素质问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看到这样的情况也会进行劝导,但是有的司机干脆就不承认烟头是他扔的,甚至有司机大言不惭地反问交警‘扔个烟头犯法吗’,让人觉得特别气愤。”张波说。
“不少市民认为扔个烟头、吐口痰不是什么大事情,觉得不会有碍观瞻,也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车内没有专门的垃圾储存设备,但大部分还是个人素质的问题。”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第五大队大队长郭俊峰说。因为个人素质比较低,所以才会对这样的小问题不重视,而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不断推进,这些小问题也成了影响文明进程的大障碍。
-现象四:
宠物随地便溺
主人公共意识淡薄
2月7日一早,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首先来到东五十家街,走了一圈后发现,在路边的树坑内,就连续发现了2处宠物粪便。在新华大街的一处街心公园的绿化带及草坪内,同样也能看到有宠物遗留下来的粪便。当日晚间,在新华广场附近,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看到一名女士正带着宠物狗在散步,在经过一处绿化带时,该女士的宠物狗突然停了下来,嗅了嗅周围地面,转了几圈后当即蹲下大便,该女士看到后并没有阻止,而是径直向前走去,大约十几秒后,这只宠物狗也慢悠悠地离开,只留下绿化带内的一坨粪便。
玉泉区环卫局的环卫工人张四换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每天早上七八点和晚上八九点是遛狗高峰期,只要高峰期一过,绿化带里、树坑内就会留有不少狗粪。他们在清扫路面时,扫帚上也总会黏到,如果粪便被人踩过,清理起来会更麻烦。“一些狗主人不认为不清理狗粪是不对的,而且带狗出来遛弯主要就是为了让狗在外面排泄粪便,如果你让他们自己清理,他们觉得又脏又麻烦。”张四换说。
-现象五:
大市场小商贩
环境恶劣存隐患
近日,在保全庄农贸市场检查畜禽水产品时,一家销售水产品摊贩的操作台上血污遍布,垃圾四处堆积,冷冻的鱼也直接置于地上,加工场所环境非常恶劣,隐患突出。赛罕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该商户多次进行教育警告。然而该商户拒不整改环境卫生。随后,执法人员责令该商户立即停止经营销售行为,停业整顿一个月。
采访中,赛罕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他们在日常检查中发现,一些摊贩因为自身素质等原因,没有形成好的意识,养成好的习惯。“个别摊贩觉得自己一直都是这样,菜叶、垃圾随手丢,没有把保洁这事儿重视起来。我们希望市场内的每个摊位都能养成好习惯,随时将垃圾装袋或自行扔在就近的垃圾桶内。”
-现象六:
小广告遍布小区
“牛皮癣”有碍观瞻
2月8日上午,新城区西街街道星火巷社区的全体工作人员再一次集中对辖区的居民区、小巷内的小广告进行清理。星火巷社区书记申丽红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这是半个月内该社区第三次大规模集中清理辖区内的小广告。“经过我们前期的环境整治,辖区内乱贴小广告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可是近期,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辖区内乱贴、乱画小广告的现象突然增多。”申丽红说。
申丽红表示,新城区西街街道内共有四所小学、三所幼儿园,他们在清理小广告过程中发现,这些小广告的内容多为租房信息及小饭桌招生信息。“因为白天有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沿街巡查,现在张贴小广告的人员不敢白天出来,全部改为晚上甚至半夜出来贴小广告。”申丽红认为,近日辖区内贴小广告的现象突然增多,主要是因为一些房屋中介、小饭桌想利用学校放寒假这个时间为开学后多招揽一些生意。
-现象七:
签了“门前三包”
却不信守承诺
2月7日,回民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新华中队的工作人员对辖区内临街商户店外堆物等行为进行劝导管理。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第五大队大队长郭俊峰和他的同事也在处理一户商户店外堆物的情况。
“门前三包”是指包市容环境卫生、包绿化美化、包社会秩序,要求凡在本市市四区、开发区范围内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类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责任单位)都应当遵守。然而,总是有一些商户习惯性地将店里的东西堆放在门口,将店里的垃圾扫到门外。
“现在店外堆物的主要是一些新开业的商户,没有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对‘门前三包’没有概念,但是也有一部分商户,在我们配发了垃圾箱之后,仍旧习惯性地将自己店里的垃圾直接扫到店门外,推给环卫工人,这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人信用的体现,白纸黑字签订的责任书都不能遵守,足可见这个人的信用如何。”郭俊峰说。
而在回民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新华中队指导员刘峻峰看来,店外堆物也是在侵占公共空间,是一些商户贪图方便之举、没有规矩的表现。“自家门前电动车应该怎么摆放、垃圾箱应该怎么摆放、店里的东西能不能放到门口这些在‘门前三包’责任书里都有具体说明,但是部分商户就是不遵守,图自己方便将这些多余的东西都堆放到了门外,这样却挤占了公共空间,而且使得我们的公共空间看上去凌乱不美观,这就是不遵守规定、不文明的体现。”
-现象八:
垃圾不入垃圾箱
随手丢掉的是文明
垃圾箱的作用就是收纳垃圾。然而,在我市很多小区却普遍存在垃圾不入垃圾箱的情况。2月9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走访我市多个小区发现,一些市民习惯性地将垃圾放在垃圾箱的旁边,更有甚者一出楼道门将垃圾随手一扔,使得小区里形成了一个垃圾带。
“去年,我们为辖区的每个小区都配发了垃圾箱,垃圾箱就安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但是部分居民却还是将垃圾随手扔在垃圾箱外面,有的干脆哪里顺手就扔在哪里,就是图自己方便、省事,其实这一扔把自己的文明也扔出去了。”吴志华说。(记者王英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