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内蒙古报道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把幸福写进百姓的衣食住行中
内蒙古新闻网  18-02-28 22:2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2月22日傍晚,兴安盟乌兰牧骑宫电影城内人来人往,大家边走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刚刚看完的电影。“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跟全国观众同步看到热播的电影,还能欣赏到过去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轻音乐会和芭蕾舞剧。”乌兰浩特市民代钦夫感慨地说,家乡变化太大了,如今出门就有体育馆、图书馆、乌兰牧骑宫、城市生活馆,不但锻炼身体方便了,文化娱乐也有了好去处。

  2017年,兴安盟委、行署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努力方向,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幅增加用于民生的“真金白银”,投入174亿元用于民生支出,用在教育、交通、水利、医疗、城镇农村低保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民生领域,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把幸福写进百姓的衣食住行中。

  “过去坐火车到长春市看病,来去就得2天。长白乌动车通车之后,当天就能来回,不仅时间缩短了,还省下了住宿吃饭的费用。”乌兰浩特市民单有海说。

  2017年,兴安盟围绕还欠账、补短板、破瓶颈,加快构建和完善交通设施网络。全区第一条跨省快速铁路——乌兰浩特至白城快速铁路建成开通,让兴安革命老区迈入了动车时代。此外,乌阿铁路进行全面提速,乌兰浩特和阿尔山机场航线增至23条、通达城市达到26个。

  今年春节,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常胜村石灰窑屯的贫困户刘庆文一家人过得格外幸福,因为早在入冬之前,他们老两口就搬进了温暖的新家。“住新房是我们一辈子的心愿,如今终于圆梦啦!”刘庆文满脸喜悦。

  2017年,兴安盟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住房保障、产业扶贫“两挂车”助力百姓安居乐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活救助“三张网”托起群众基本生活,3万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发生率由7.3%降至4.5%,越来越多的贫困农牧民摆脱贫困,过上了衣食住无忧、有事儿可做、有钱可挣的好日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过去一年,兴安盟大力实施就业创业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引导农牧民转移就业16.3万人次,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6110人。全盟电商网商发展到5000余家,线上交易额突破15亿元,快递网点覆盖全盟92%的苏木乡镇,农村群众也能跟城里人一样尽享便捷服务。

  教育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兴安盟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通过国家验收,使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施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迁建,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抓好城乡低保工作,提高民生兜底保障水平。2017年,兴安盟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分别提高1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6%。

  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重大民生问题。2017年,兴安盟组建成立跨区域医联体和盟域医联体,推进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盟内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盟妇幼保健院、盟中医院、盟精神卫生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实惠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来,很多兴安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成为新常态,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生活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的各族群众,处处享受着便利与舒适,体味着绿色与健康。

  2017年,兴安盟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入手,启动实施洮儿河生态休闲公园、神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罕山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乌兰浩特罕山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等65项“城市双修”新续建项目,投资31.4亿元实施供水、供热、垃圾处理、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项目,28条断头路陆续打通,电信光纤改造全部完成,智慧城市及大数据产业项目启动实施,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一件件可圈可点的民生实事,给过去一年的兴安盟人民留下了最温暖的印记。(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责任编辑 郭惠超]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民俗文化闹新春
春节​游园赏美景
春节与中华扶危济困文化
内蒙古呼和浩特:足球伴我度寒假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谢璐,你去哪了?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坚决拥护党中央对杨晶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的处理决定
• 失联女孩谢璐遇害 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任命李琪林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 关注失联女孩谢璐:警民联动,全城接力搜寻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发生3.7级地震
• 赤峰市敖汉旗发生3.5级地震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