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靠什么推进?一种强有力的回答是加快开放的步伐。去年全国两会,“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版大湾区”浮出水面。党的十九大也提出,自贸区要探索建立自由港。而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市场上对于新时代经济开放布局,也有着新的期待。
“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的提出和规划编制的落实,都意味着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在制度创新和资源配置方面,将较早享受到制度红利,这既是‘新时代、新征程’的机遇,也是挑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前海航交所副总裁田真这样表示。他同时建议,在前海自贸区适时引入“监管沙盒”,可以为Fintech(金融科技)项目提供风险可控的商业模式创新环境。作为创新型资产交易所,前海航交所拥有航空航运大数据信息平台、智能云平台和区块链等多项优势技术,希望通过在沙盒范围内,邀请条件符合的用户共同参与创新项目的运行,充分发挥深圳的核心与“引擎”作用,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规划。
与粤港澳城市群类似,杭州湾地区城市密集、互补性强、经济制度相同、历史联系紧密,有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的潜力。为此,有业界人士建议,将目前的地方规划和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全局角度谋篇布局,发挥跨区域规划的引领作用,将浙江乃至长三角原有的商贸、物流、金融、制造等优势产业,全面推进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让大湾区成为全球新零售中心、智慧物流中心、科技金融中心、智能制造中心。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杭州湾大湾区有望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桥头堡。
但也要看到,目前跨区域的大湾区规划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比如行政区隔导致顶层设计和规划不统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互联互通,还存在“一个湾区,各自表述”等问题。因此,建议把“杭州湾大湾区”规划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三个方面积极推进:腾笼换鸟,实现结构和动能转换,大湾区城市应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告别以资源消耗和初级产品生产的落后产业,重点发展金融科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建议在初期以几个战略新兴产业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比如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应用等;补足交通短板,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其中,补足交通短板就是湾区发展的“头等大事”;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建立统一市场。(崔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