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宁城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打造民生工程,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持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筑牢百姓“幸福梦”。
“过去靠政府送水过日子,一车水十几家分,每一桶水都要计划着用。现在一拧开水龙头,水就流出来了,再也不用担心用水问题了。”家住小城子镇三家村的贫困户王云杰高兴地说。王云杰一家原来住在偏远的烧锅地村民组,全靠政府送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2016年,宁城县对他所在的村民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7年,他在小城子镇中心区分得了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水电暖齐全,交通便利。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扶贫工作队精准施策,协调资金3万元购买5头基础母牛,不但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还让他在脱贫的道路上更加自信。
宁城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几年来,该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8亿元,发放金融富民贷款5.8亿元,通过实施“五个一批”“三到村三到户”等精准扶贫工程,6万名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多亏有了新农合,否则我无论如何也治不起这病呀。”家住一肯中乡河南村的村民余凤林感慨地说。2017年11月,他因股骨头坏死在县中心医院进行了置换手术,共花去医药费12万元。正当他为医药费发愁时,新农合根据实际情况为他报销了10.8万元,一下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不再为看病治病而发愁了。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宁城县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完善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全县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2万人和31万人,分别占全县人口的85%和50%。
“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我家三口也就只能租住在不足40平方米的小屋里了。”家住宁城县铁西街道祥盛社区的居民朱玉生说。朱玉生18岁时就开始下井挖煤,钱没怎么赚到却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结婚后,夫妻俩的月工资加起来也不足2000元,全家人最大心愿就是冬天不被冻醒,能睡个安稳觉。自该县实施经济适用房政策后,他幸运地摇到了一套面积为70多平方米的楼房,一家人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住有所居是群众的民生愿景之一。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宁城县实施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1822户,建设安置房129套、14.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街路16条、18公里,维修街路18.9万平方米,铺设各类管网86.6公里,天义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4.5万人,成功跨入“自治区文明县城”行列。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建成生态移民新村3处,建成大双庙“黄瓜小镇”、五化“甜蜜之路”、小城子“红色之旅”等4个精品美丽乡村,八里罕镇被列为“全国首批特色小镇”,黑里河镇入选“全国首批运动休闲小镇”,汐子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着民力。宁城县将继续办好惠民实事,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倾其所能,描绘一幅令人民满意的民生画卷。(驻站记者张鹏 通讯员杨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