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3日21点刚过,“包头24小时警局”警民互动平台和包头110指挥中心接到一起老人走失、寻求帮助的报警。“我们及时和报警人取得联系,并马上布置全市警力寻找老人。”包头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指挥大队副大队长卫守东介绍,14日晚21点03分,在包钢无缝厂门岗处发现一名走失老人。“我们一边指示附近警力救助老人,做好送医等后期处置工作。一边对近期走失人员进行比对,确认这名老人就是要找的老人。”
此时,在“包头24小时警局”,许多网友发帖关注。得知老人平安,网友纷纷点赞,让鹿城寒冷的初春涌动着爱的暖流。
“包头24小时警局”是当地公安部门利用微信社区开发的一个警民互动平台,被市民称为“百姓指尖上的警察局”。平台开设随手举报、车管服务、包头交警、出入境、包头户政、警民宣传等10个板块,全市各警种、各公安分局负责人和全体民警入驻该社区。身份证在哪办理?户口怎么落?居住证怎么办理?出入境证件怎么申领?需要哪些手续?……市民发的求助帖,相关警种及时回复,一对一服务。和110报警台相比,平台辅助处理一些非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咨询,满足了群众更细微、多元的需求。老百姓发帖热情十分高涨,不仅是反映问题、询问公安业务,还为包头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积极献计献策。从2017年12月14号开通到今年3月1日,访问量已突破1087万,粉丝达近15万人,在线互动发帖近6万条。
线上频繁互动,线下上门入户。狗年春节,各社区民警“楼长”挨家挨户送上自己写的春联。2017年底,包头市公安局开展“亮身份、当楼长、保平安、护稳定”专项活动,全市5000多名民警放弃休息时间,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居民家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人口信息登记、消防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协助派出所民警做好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居民们主动带动家人和邻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将各种信息反馈给楼长,群防群治,净化了辖区社会治安环境。
居住在尚书苑小区的民警利用周末时间检查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排查出租屋24户,其中疑似群租房4户。现在这4户房主已明确表示将拆除格间消除隐患。周边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有民警这么尽职尽责的工作,我们居住在这里很放心。”
【记者手记】
短短时间,“包头24小时警局”人气爆棚。在这个平台,包头市公安局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民警与群众面对面,公安工作、群众求助举报意见建议和答复办理情况呈现在阳光下,公开透明。在百姓心目中,一向肃然和神秘的警局没有了距离,公安工作置于群众和多方监督之下,更增添了压力和动力。而以“楼长”为载体,让民警切实了解居民的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拉近人民公安与群众的距离,构建了新时代和谐的警民关系。
包头市公安局负责人说,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从与人民群众平安幸福有关的每一件小事入手。事实证明,要真正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创新的思维,还需要勇气、魄力和决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吕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