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8全国两会  >  特稿   
【特稿】建设文明内蒙古,我们该做什么?
内蒙古新闻网  18-03-13 09:4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文明城市里的关爱和温暖,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环境的美好与和谐,繁荣兴盛的文化……无疑,这都是文明内蒙古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做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好新型智库。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指明了方向,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了丰富精神食粮,一个文明的内蒙古该如何来建设?

   让文明成为内蒙古的气质和形象

  “中国好人榜”2月榜单上,内蒙古有两位好人上榜,其中一名叫阿拉塔。她是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巴彦查干苏木恩格尔宝力格嘎查的牧民,曾用无私的母爱战胜了亲人的离世、生活的贫穷,坚强地营造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经济上并不富足的阿拉塔,经常为巴彦查干小学幼儿园的学生送去作业本、文具等学习用品,她还连续两年捐赠500元为孩子们庆祝六一儿童节。阿拉塔在成为一位伟大母亲的同时,也是一位和谐社会的建造者。

  市民是文明建设的主体,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一位干部说,内蒙古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一批又一批充满时代感、饱含正能量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涌现出来,为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旗帜。建设文明的内蒙古,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高楼大厦提升了城市的“颜值”,但倡导和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创造一个文明的环境却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车辆在斑马线前停下,耐心等待行人的经过;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秩序井然,没有喧哗;在室内公共场合,闻不到一丝烟味;餐馆中,人们将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在生活中,文明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情怀、是一道风景。

  3月5日,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启动仪式上,志愿者代表刘玉敏说:“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我们要用真情奉献社会,用行动践行诺言,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设一个文明的内蒙古,首先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佟国凊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建设文明内蒙古,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好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草原文化。

  文化内涵让幸福更有质感

  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红彤彤的灯笼成了游客拍照的背景;各文艺团体的演出增加了新年的喜庆,各种文化活动更是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令广大乌兰牧骑队员欢欣鼓舞,让全区2500万草原儿女精神振奋。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孟克吉日嘎啦说:建设文明内蒙古,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保持乌兰牧骑的红色基因不变,扎根草原,服务人民,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时代特征,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实现内蒙古文艺创作由“高原”到“高峰”的跨越。

  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吉平认为,建设文明内蒙古应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及草原文化所包含的尊重自然、坚守信义、开放包容、崇尚英雄的理念,融入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并结合时代要求创新发展。

  参加全国两会,吉平带去了《关于加强内蒙古民族文化传统村落调查与保护的提案》《关于推动小微博物馆发展建设的提案》等提案。他认为文明内蒙古的建设离不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应该注重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载体建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长盛不衰。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同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在浩瀚如烟海的文化长河中,极具特色、不可或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它的内涵、发展和变迁等文化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说,几千年来,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不仅成为各民族赖以绵延发展、增加凝聚力的纽带,也成为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以及联系世界的桥梁。传播弘扬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就是绵延我们的文化血脉,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建设一个文明的内蒙古,还需要弘扬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使崇德向善、学习先进成为风尚。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让阅读成为一种精神追求,让终身学习成为生活方式。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培育礼仪文明、语言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网络文明,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建设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开展移风易俗,振兴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保护自然生态风貌,让乡村更加美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科学、健康的文化内涵渗透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让文明成为内蒙古的气质和形象……

  在为人民美好生活不断奋斗的道路上,内蒙古一定会步履铿锵,砥砺前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丹)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民俗文化闹新春
春节​游园赏美景
春节与中华扶危济困文化
内蒙古呼和浩特:足球伴我度寒假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李纪恒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 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李纪恒主持会议并发言 布小林参加审议 韩长赋到会听取意见
• 铿锵玫瑰绽放时代芳华
• 《奋斗2018》②:内蒙古•精神【和】
• 内蒙古代表团对外开放全体会议吸引百余名中外记者——亮丽内蒙古演绎精彩故事
• 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转化为建设亮丽内蒙古的生动实践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和总书记说说心里话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