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周义哲代表的房间,他先掏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一段介绍满归的视频。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看得令人神往。
周义哲就来自这座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北国红豆小镇,是满归林业局北岸林场的一名工队长。
周义哲在林区出生、长大,在生产一线干了三十多年,经历了“良材广厦遍神州”的繁忙时期。最多时,他们小工队一年采伐2万多立方米,一根根连起来有800公里长。2015年4月1日,林区全面禁伐,周义哲和工友们放下斧锯,全部撤出了山上的作业点,由砍树人变成了看树人。
刚停伐时,周义哲真有点不适应,干了半辈子采伐,听惯了油锯声和采伐号子,再走到森林里,就剩下风吹和鸟叫,看到原来堆积如山的贮木场变得空荡荡,心里总觉得缺点啥。他当时想,贮木场里都是钱呀,没有了木头,日子咋过?没想到,三年过去了,大家照样有活儿干,挣得不但没少,每年还在涨。这让周义哲和工友们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守护好这片林子,不砍大木头,照样有奔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周义哲代表拿铅笔画了好几道,“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也为林区犯愁:这些年,林子越来越好,动物越来越多,人却越来越少。工队的人都五十岁上下了,体力大不如前。“将来我们退休了,林子谁来管?得帮我们好好研究下,解决‘后继有林、后继无人’的问题。”
不光缺人,还缺路。“林区道路、通讯欠账太多了。”周义哲代表介绍,林区的生产道路都是自建自养,路太少、还不好,手机有信号的地方不多,停伐后砂石路的养护也跟不上。怎样让林区的路和手机信号更通畅,让护林人工作上更方便、外边游人愿意来,还可以把林子里的绿色产品卖出去?周义哲代表把这些问题都写进了建议里,呼吁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