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时政新闻   
新时代"模范自治区"怎么建 布小林这样回答新华社
内蒙古新闻网  18-03-28 22:01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寄予殷切期望。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内蒙古一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新时代继续当好“模范自治区”。

  记者:内蒙古被誉为“模范自治区”,进入新时代,如何继续呵护这一崇高荣誉?

  布小林: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上世纪50年代就被誉为“模范自治区”。模范自治区是荣誉,更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倍加珍惜荣誉,强化使命担当,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更大责任。内蒙古与全国人民共同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一定要不忘初心,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继续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发挥典范作用。

  内蒙古已连续30多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我们还要深入推进这项工作,把守望相助理念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各族干部群众“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总书记这一要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布小林:内蒙古作为欠发达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总结这几年的发展,我们感到最大制约就是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旧的路径依赖根深蒂固。所以我们提出,首先要把新发展理念树牢,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

  我们还要对内蒙古的区情包括优势和短板进行再认识,现在各方面情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一定要登高望远,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树立世界眼光和大局意识。尤其在产业发展方面,需要我们更好把握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退出低端和过剩产能,推进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过去我们更多注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其实还有很多方面的潜力有待挖掘,比如内蒙古的农牧业资源丰富,农畜产品是绿色有机的;自然景观类型多样,许多还具有唯一性;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泛影响力,“内蒙古”三个字已经成为品牌。

  记者:实现山清水秀环境美丽,是高质量发展应有之义,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如何保护建设好生态环境?

  布小林: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建设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们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承担的重大责任。中央领导到内蒙古考察,都要嘱咐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块绿色宝地。许多人向往内蒙古,就是因为这里有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有广袤草原和原始森林。我们提出建设绿色内蒙古,推动全区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同时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我们既要保护好现有的绿水青山,也要努力修复生态,恢复往日风光。

  记者: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中央贺电希望内蒙古“继续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什么?

  布小林:重中之重就是打好三大攻坚战。我们的各项政策和工作重点都向三大攻坚战聚焦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这方面的工作又作了强调。总书记嘱咐我们“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内蒙古现在有贫困人口37.8万人,其中因病致贫的占一半以上,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不能有任何松懈。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突出精准精细,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工作。抓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同时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贫困地区既能稳定脱贫,还能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记者:文化繁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内蒙古如何更好实现文化繁荣?

  布小林:内蒙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蒙古族音乐、舞蹈、马头琴演奏等独具魅力。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也是总书记对我们整个文化繁荣发展的期望。我们提出建设文明内蒙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繁荣引领社会风尚。努力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建设美丽内蒙古,我们各项工作都要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始终不忘初心、服务人民、接续奋斗。

[责任编辑 马铃翔]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小记者体验中外文化
共话未来
了解皮影戏
揭秘公交点钞员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李纪恒主持
• 国电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在建项目发生火灾
• ARJ21飞机在内蒙古首次开航 搭载69名乘客
• 李纪恒在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布小林李佳出席
• 李纪恒在乌兰察布市调研时强调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在高质量发展和脱贫攻坚上迈出坚实步伐
•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承诺为全区职工办10件实事
• 虚构投资项目狂敛财 内蒙古239名投资人被骗近700万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