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似水,企业如鱼。高质量发展更多靠投资服务环境,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决定着这个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2018年,通辽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着力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了民营经济良好发展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每位市级领导包联2——3名非公经济人士,真包真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政企微信交流群”,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杰翔在微信群内做出批示30余条,让企业家们切身感受到“亲”与“清”。
采取给力措施——研究制定加强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的意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6条政策措施,主动对接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招商引资,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2个。深化“放管服”改革,给企业松绑,为企业发展助力,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从61项减少到41项,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64%,市场主体突破20万户。在全区率先实施“二十五证合一”改革,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出台“解渴”文件——为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我市不断完善扶持创业优惠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辽市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方案》《关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通辽市司法局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通辽市检察机关关于依法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解决融资难题——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对挂牌、上市、获得国家或自治区著名商标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落实奖励政策,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针对中小微企业经营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实际问题,通过降低企业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全力推进助保金贷款政策落实力度,助力中小微企业加速发展。2018年,向全市33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88亿元,获得助保金贷款的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以上,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制定了通辽市企业家培训计划,并将对年轻一代企业家的培养列入2019年培养计划重点。先后制定出台了《通辽市人才引进工作暂行规定》《通辽市百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政策,引进高层次、高素质急需紧缺人才100余名。
优化商务生态——“优化商务生态,解决高质量发展活力问题”是通辽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今年,通辽市要大力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认真落实《加强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的意见》,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诚信最佳、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建立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进一步划清底线、看齐高线,推动领导干部与企业家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推进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交易、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等全面提速,完善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进一步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减税降费政策,强化企业用地、用工、用电等保障,建立发展基金,多措并举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这一系列举措将为通辽市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出更加优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也必将吸引更多企业、项目、资金、人才纷至沓来。民营经济也将唱响发展“新旋律”,为通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记者 郭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