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经济 覆盖到户 阿尔山贫困户脱贫动力足
内蒙古新闻网  19-02-27 21:1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走进阿尔山市五岔沟镇五岔沟村一个简朴的农家院,贫困户王俊正忙着煮猪饲料。他琢磨着,出栏的时候怎么能让猪肉卖个好价钱。“通过养猪,我家的生活有了挺大的改善。我计划开春再买几头种猪,扩大养殖规模。”谈起今后的打算,王俊难掩喜悦。

  2015年,王俊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他在自家的庭院里养起了生猪,去年9月,他新扩建120平方米猪舍用做母猪温室产崽间。由于是粮食喂养,王俊养殖的生猪深受百姓欢迎,销路不愁,还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依靠庭院生猪养殖,他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还清了3万元产业借款和5万元产业贷款,实现了脱贫。

  同样依靠发展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杨衍明也有话说,他指着门口70多亩苗圃和树木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和另外两位合伙人种植的。2019年,我们计划在种植云杉、樟子松、白桦和药材的基础上新增一些项目,解决树苗种植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避免返贫。”

  “目前,五岔沟村已经有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实现脱贫。扶上马更要送一程,我们将继续巩固脱贫成效,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使他们实现稳定脱贫。”五岔沟镇党委书记杨桂英说,自从五岔沟镇实施脱贫攻坚以来,贫困户的心态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等靠要”的人越来越少。

  “许多贫困户都和我说,肯干才能过上好日子,再不能伸手向政府要了。”五岔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宝亮感慨地说,“贫困户这种主动脱贫的愿望,是难得的精神力量,我听了很感动,应该精心培养和鼓励。”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阿尔山市委、政府把产业发展作为贫困群众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紧紧抓住旅游产业这一关键,探索形成“全域旅游+五小经济”模式,因户施策推广小种植、小养殖、小商业、小劳务和小合作五种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到户全覆盖。其中,143户贫困群众通过“小种植”模式实现人均增收4700元以上; “小养殖”带动184户贫困群众实现人均增收2100元以上;扶持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小商业”,户均增收4800元以上; 64户贫困群众通过白狼镇养殖专业合作社、蛤蟆沟农场等项目实现人均增收2100元以上;通过企业务工、公益性岗位、山野货采摘等方式,阿尔山市共有52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6500元。

  “太感谢你啦,要不是你细心照顾,我咋能挺过来呀!”五岔沟村73岁的贫困户王发拉着驻村工作队员李军刚的手激动地说。李军刚是驻五岔沟村工作队队员, 2018年10月,王发的老伴儿因肝癌去世,李军刚主动帮助老人办理丧事。12天后,王发老人的儿子也因病去世。王发自己还患有心脏病和脑血栓,李军刚十分担心这位老人,几乎每天都来看望他,陪他说说话、做做家务。老人把李军刚当作自家人,生活上有什么打算、遇到什么难题都跟李军刚商量。“他和我没有血缘关系,却像亲人一样关心我、照顾我。”老人含着泪说。

  脱贫攻坚,干部保障。阿尔山市实施“处级干部包片、科级干部包户”的结对帮扶机制,采取“2+1”帮扶模式,派出了9名“第一书记”和9组驻村工作队,安排全市507名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占到全市在编人员的38%。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帮扶干部切实做到了用心、用情、用力去扶贫,让贫困户充满脱贫致富的信心。“帮助贫困户改变生活现状只是第一步,我们不仅要帮助贫困户脱贫,还要让他们加快步伐奔小康,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张宝亮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实习生 吴迪)


[责任编辑: 孙静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