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自治区政府召开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这是我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
会上,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曹思阳介绍了2018年脱贫攻坚战和2019年工作任务情况。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刘永志、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局长金满义、自治区就业服务局局长王林、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处长杨宝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发布会透露,我区2018年全年实现减贫2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6%。
曹思阳介绍,2018年各级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01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39.45亿元,增长5.6%,盟市旗县财政投入38.26亿元,增长28.8%,投入强度和力度居全国前列。整合涉农涉牧资金62.3亿元,清理闲置资金3.74亿元。把15个深度贫困地区作为保障重点,自治区投入资金达20.1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强化项目论证和储备,共审定入库项目7.67万个,实施4.17万个,完成3.94万个,覆盖111.43万人。
2018年,自治区以9大帮扶措施发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产业扶贫,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带动等六大扶贫模式,推进光伏扶贫等新业态,2018年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7290个,扶持贫困人口60.75万人次,14.8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就业扶贫,以技能培训、岗位开发、劳务协作、就业服务为主要抓手,帮助6455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完成搬迁贫困人口4.15万人,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得到加强;住房安全保障,已开工2.95万户,竣工2.84万户;金融扶贫,新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1.6亿元,覆盖贫困户4.97万户;生态扶贫,为1.15万名贫困人口提供公益性护林员岗位,年人均补贴1万元;教育扶贫,建立了一条龙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5633万元,惠及贫困学生5.5万人次;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深入推进,全区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比例达98%,签约服务慢病患者31.3万人,城乡居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兜底,将符合条件的16.94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范围,为符合条件的18.8万未脱贫人员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实现全覆盖。
社会扶贫更加深入。曹思阳介绍,去年深化了京蒙对口扶贫协作。北京市安排帮扶资金由2017年的2.5亿元一次性增加到9.3亿元,16个区增加援助资金2.81亿元,全年共投入帮扶资金12.11亿元,支持548个项目,覆盖7.98万贫困人口。我区31个贫困旗县与北京市16个区签订了《京蒙劳务协作扶贫行动协议》,明确了供需对接、用工服务、岗位培训等具体举措。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与北京市对口16个区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26个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我区31个国贫旗县,选派挂职干部33名、驻村第一书记19人,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2亿元,帮助引进项目资金3.8亿元。
此外,167个自治区厅局单位帮扶167个贫困嘎查村,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57亿元。积极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自治区653家企业与1462个贫困嘎查村结成对子,投入帮扶资金6亿元、实施项目1459个,7.95万贫困群众受益。
2019年,我区要坚持现行目标标准,将“精准、可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三个关键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聚焦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重点问题,实施脱贫攻坚“清零达标”专项行动,夯实工作基础,巩固减贫成效,并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抓好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实现14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20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基本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为2020年巩固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2019年,我区脱贫攻坚“清零达标”专项行动具体内容包括:脱贫攻坚到户政策未落实或执行有偏差的清零;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扶贫产业项目未覆盖和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兜底政策未覆盖的清零;促进贫困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嘎查村清零递增;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清零;实现贫困嘎查村未通动力用电、贫困户生活用电未达标清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清零;实现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平台数据系统建设达标;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贫困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卫生院(室)设备、人员、药物等基本医疗服务达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控辍保学达标,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改造,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记者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