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企联百村百村气象新各企业踊跃参与呼和浩特市精准扶贫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内蒙古新闻网  19-02-28 11:24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正缘农牧业公司开展的生猪代养、蛋鸡养殖等产业项目带动和林县四个乡镇1026户脱贫。

  ——内蒙古万利福生物科技公司实施的订单种植收购协议,覆盖农户100户200人,人均增收1500元。

  ——市委统战部联合正大集团免费为武川县哈乐镇提供1万只扶贫鸡。

  ——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确定为清水河县三台子村投资18万元,建设200立方米水窖,发展林果产业。

  ——市玛拉沁医院为贫困户进行健康体检,市公交总公司为贫困家庭的8名适龄青年培训驾驶技能。

  ——和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健康扶贫基金捐助50万元,捐献别克GL8商务车一辆,向舍必崖小学捐赠价值1.35万元学生用品,并帮助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专项优先招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应届大学毕业生。

  ……

  手牵手、心连心,真扶贫、扶真贫。“百企联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点燃了企业踊跃参与新一轮扶贫行动的激情。广大企业争当主角、勇挑重担,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改变了扶贫开发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拓宽了扶贫资金投入渠道和领域,壮大了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一大早,和林县大红城乡马家夭行政村李月贵正在给小肉牛犊添草和饲料,对于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与马家夭村结对帮扶的“扶贫牛”,李月贵格外关照,这可是以后村里的“生财牛”。

  圣牧高科公司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根据马家夭村实际情况,2018年11月15日启动马家夭村肉牛养殖帮扶项目,向马家夭村捐助总价值约30万元的安格斯肉犊牛50头由村集体饲养,其中母犊47头、公犊3头,通过两年时间可扩繁至100头,年可出栏20头优质肉牛,产值可达4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增添助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马家夭村的第一书记杨向东告诉记者,下一步,村里将成立农业种植合作社,整合村集体土地作为圣牧高科公司的青贮种植基地,吸引农户入股,统一指导、统一种植、统一收获,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实现村企共建共赢。

  圣牧高科公司与马家夭村结对帮扶,只是“百企联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的一个缩影。全市开展“百企联百村”精准帮扶行动以来,和林格尔县充分利用驻县企业较多的优势,及时启动实施了驻县企业“四个一”精准扶贫行动,选定103家驻县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贫困户所在的148个行政村为重点帮扶对象,帮扶发展一批村集体经济,提供一批就业岗位,捐赠一批救助资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建立起有效的社会帮扶体系,扎实推进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56岁的厍占文是新店子镇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有近90岁、疾病缠身的父母亲需要赡养,生活一度比较艰难。为了帮助厍占文摆脱贫困,和林县信用联社新店子信用社为他送来了按照基准利率收息的3万元两年期小额贷款搞养殖。“要想搞养殖,必须得有好的场所和圈舍,我用这笔贷款盖了新的猪舍,还添加了点牲畜饮水设备。”厍占文告诉记者,经过大半年时间,他的圈舍“成员”从3头小猪逐步增添到8头。“大家都知道我这猪是吃粮食长大的,所以争着买。”说起自己的猪肉畅销,厍占文特别高兴,因为一头猪的毛收入达到了4000元。“下一步我还想继续扩大规模,雇一些村里的困难户,带动全村共同富裕。”

  打赢脱贫攻坚战,社会各界已形成强大的动员力。作为乳业龙头企业,伊利、蒙牛在精准扶贫积极改善民生方面更是走在前列,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清水河县、武川县小学生捐赠96000盒学生奶,价值24万元,并为武川县大路耗村节水灌溉工程投入帮扶资金59万元;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和林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代缴保险、发放牛奶款100万元。经市派驻和林县盛乐镇北岛拉板村第一书记庆格勒图的积极协调,结对帮扶企业内蒙古伊泰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为北岛拉板村建设的机井在2018年8月28日完工出水,从而解决了该村村民多年来吃水难的问题。各企业实实在在的帮扶举措,诠释了“百企联百村”的深刻内涵,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客观需要,起到了典型引路的良好效应。

  据了解,作为呼和浩特市脱贫攻坚的一项新举措,“百企联百村”精准扶贫,自2018年5月18日正式启动以来,全市228家企业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方式,帮联了205个重点帮扶村,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与帮扶村对接、制定帮扶计划和实施帮扶措施,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为2019年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首席记者李海珍通讯员张晓琴)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