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精准施策解民忧 产业引领脱贫路
内蒙古新闻网  19-02-28 11:24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保合少镇灯笼素村位于新城区北部大青山脚下,这里以山地地形为主,处于群山包围之中,常年仅靠一条崎岖的小山路与外界相连。多年来,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村民生活不富裕,外流人口较多,现今常住人口仅剩十几位老人。

  云双福老人家就住在这里,他的房子建在灯笼素村的高坡上,三代人在这里居住,老人有3个儿子,有的在外地打工,有的在附近面铺窑行政村任职,都已娶妻生子搬离老宅,只有他们二老还在山里居住。因为自然条件特殊,山地只能种豆类小杂粮,再加上3个儿子的帮衬,老两口的生活还能说得过去。

  云双福老人表示,依靠相关政策,政府给这里男60岁、女55岁以上老人办理了失地养老保险,每个月有900多元收入,生活都有保障,他现在身体还很好,每天还能干一些农活,习惯了山里的生活,马上就要搬迁出去还是很留恋的。

  新城区保合少镇面铺窑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云德雨介绍说,面铺窑行政村所辖16个自然村、588户。其中,大山沟里有6个自然村,灯笼素村便是其中之一。因受交通、信息、发展环境和群众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山沟里的村都是贫困村。村里没有任何产业,村里许多人为了生计在外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

  “过去的一年,通过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帮扶措施,以及广大群众不甘落后的拼劲,贫困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大山环境的改善,绿起来的大山成了资源,青山绿水就是我们今后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云德雨越说越带劲儿,在扶贫方面,贫困户在退耕还林基础上,利用闲置土地,依托附近周围农家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豆类小杂粮发展,还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招商引资,大力开展经济作物种植,打造农旅一体化的发展经济模式,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经过之前对贫困村农户摸底调查,目前针对附近贫困村民开始推广种植经济效益高的“阴山菊”,并将逐步扩大规模。村民从“望山兴叹”到“靠山吃山”,从最初的“等、靠、要”到现在的主动脱贫。大家在精准脱贫政策的扶持下,齐心协力,进一步加快乡村的发展步伐,让村庄更美、村民更富。

  新春伊始,当地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正满怀信心,通过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昂首阔步地向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迈进。(呼和浩特日报记者王中宙)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