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春天般的温暖扑面而来
内蒙古新闻网  19-03-05 23:2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2018年3月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锐意创新、埋头苦干,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

  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

  打造得更加亮丽。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一年来,

  2500多万内蒙古各族儿女

  大力弘扬模范自治区的光荣传统,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各族群众心与心相连,

  手与手相牵,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共同守卫祖国边疆,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3月5日,内蒙古日报一版刊登了《团结“心相连”奋斗“手相牵”——内蒙古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纪实》一文。

  原文如下:

  团结“心相连”奋斗“手相牵”

  ——内蒙古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纪实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一种幸福叫“在清泉街社区做邻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年来,自治区以社区为载体,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两个维护”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月十四,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清泉街社区彩灯高照,社区大门上两行大字愈加夺目: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今年咱社区的元宵节专场演出可真热闹!”67岁的朝鲜族老人金福姬在社区活动室兴奋地和街坊邻居们打着招呼。

  伴随着悠扬动听的旋律,身穿蒙古族服装的大妈们在社区活动室翩翩起舞。

  “社区组织的这些活动,我们可喜欢了!能展现自我,还能学习交流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你看,蒙古族舞蹈节奏明快、热情奔放,我们朝鲜族舞蹈柔婉舒缓、潇洒飘逸,各有各的美!”金福姬手舞足蹈,边比划边说。

  72岁的回族大娘靳秀梅,不停地随着音乐打着节拍。“我岁数大了,不能上台表演。可是一有活动,我最积极,早早就赶过来,一边看节目,一边还能和大家聊天、联络感情!”靳大娘骄傲地说:“咱社区经常举办各种活动,街坊邻里相处得好,我也是社区的志愿者呢!”

  歌声不断,掌声不停。在这个居住着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藏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832名少数民族群众的社区里,一片片欢声笑语,满溢着幸福与温馨。

  20多年来,辖区面积只有0.36平方公里的清泉街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爱老敬老模范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等称号。

  清泉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武荷香说:“每逢重要时节,社区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民族政策法规和各民族团结向上的理念,将其融入家庭文化、楼院文化、广场文化的创建活动中。”

  “我们社区民族多,大家相处得特别融洽,每逢春节、中秋、端午,社区都组织大家在一起包饺子、做月饼、包粽子,品尝百家宴,就像一个大家庭。”金福姬说。

  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大家越来越熟络,交流交往越来越多,民族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各族群众增进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坚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每周五下午四点半,清泉街社区的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先进就会为社区内的孩子们辅导功课、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

  “社区利用宣传栏、‘LED’电子屏幕等文化宣传阵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提高全社区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营造各民族团结进步、平等互助、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武荷香说。

  “96岁的社区汉族居民李清泉老人虽然生活极为简朴,衣服袜子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但是听到蒙古族学生小云以600多分的成绩考入南方某大学临床医学系却无力支付学费,他立马捐出2000元钱帮助她。”

  基层工作推得稳,关键在于顶层设计抓得准。呼和浩特市制定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实施方案》,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各领域,推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广大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夯实了基础。

  让各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其日麦拉图工作室的辐射效应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必须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民族传统手工艺孵化基地有个皮雕工作室在当地小有名气。

  工作室创始人、蒙古族皮雕工艺师其日麦拉图说:“作为鄂尔多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想成立一个工作室更好地传承皮雕艺术。由于缺少资金,在工作室成立之初遇到了不少困难。东胜区民宗局在民族传统手工艺孵化基地免费为我提供了工作场所。还先后为我争取了60万元的项目发展资金。”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东胜区设立了民族传统手工艺孵化基地,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为少数民族创业者提供平台,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现在,其日麦拉图的工作室不仅有了发展,还为更多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先天聋哑的汉族兄弟郝瑞军,在工作室中学习了皮雕技艺,已经成为技艺娴熟的皮雕“匠人”,每年有3万元的收入,自食其力的滋味让他重建了自信。

  家住杭锦旗锡尼镇的阿木尔古楞,只需要定期将在家做好的皮雕工艺品交给其日麦拉图就可以领到工资,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在家照顾年近八旬的父母了。

  其日麦拉图的微信里有个叫“一针一线”的微信群,群里的成员都是居住在东胜区民族传统手工艺孵化基地附近的居民。如果其日麦拉图的工作室里有什么事儿需要帮忙,只要在微信群里一招呼,各族兄弟姐妹就会立马赶来。

  51岁的汉族大姐孙宝娟就是这个微信群里的一员。说起由苦变甜的日子,孙大姐感慨地说,“我身体不好,很难在外面找到工作。现在一出家门就来了工作室,活儿不累,还能领工资,日子比过去强太多了。我们工作室里有蒙古族有汉族,大伙儿就像一家人。”

  其日麦拉图的工作室有了发展,蒙古族木雕手工艺人奥特根今年也入驻到这个基地。不善言辞的奥特根坚定地说:“政府扶持了,咱也得积极参与进来,好好干才行!”

  东胜区还鼓励手工艺人搭建互联网平台,让民族特色工艺品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实现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让民族手工艺制品进一步走向市场。

  “我们已经开始搭建互联网站、微信等平台。互联网站在今年4月就能同大家见面。”其日麦拉图兴奋地说。

  “有政府这座大‘靠山’,咱才能有底气有信心更好地发展。下一步,我打算将更多的民间手工艺‘匠人’聚集在一起,带领大家一起去追梦!”说起未来的发展,其日麦拉图信心满满。

  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助推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紧密地结合起来。从2015年起,鄂尔多斯市本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每年递增20%,2018年达到1210万元。2015年-2018年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基本实现少数民族国贫户全覆盖,4年来带动国家级贫困户实施项目共计443户926人次。目前,鄂尔多斯市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仅剩25人,全市唯一的自治区级贫困旗杭锦旗也于2018年脱贫摘帽。

  自治区民委主任奇锦玉说:“2018年自治区共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支出方向)57469万元,向57个贫困旗县下达资金43089万元;自治区本级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800万元,向57个贫困旗县下达资金6110万元。自治区民委还举办了全区第三期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对来自全区贫困旗县的100名农牧民学员进行集中培训。目前全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已由2017年底的8.6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3.2万人。”

“天无界我们心相连,地无边我们手相牵。心相连啊手相牵,共建美好大家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殷切嘱托,在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大道上,内蒙古蹄疾步稳、砥砺前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叶文畅 苏永生 赵娜 李玉琢 李新军 王鹏 来春誉 尤琨)


[责任编辑: 张燕]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