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默默耕耘 不断进取
内蒙古新闻网  19-03-07 15:34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杨宁是通辽五中的一名政治老师,走上工作岗位20年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并一直担任政治学科教研组长和班主任工作。她工作认真,团结同事,好学上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耐心指导年轻老师,和同事一起探讨研究,高标准做好课改的各项工作。由于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她曾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市级优秀班集体称号。

  她把讲台当作展现自我的平台。在教学工作中,自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她就立志要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她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不断反思、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不断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作为教师,倡导“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理念,培养敢于质疑、独立探索的学生,建设包容开放、平等互信的课堂。

  她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在教研组工作中,她一直担任年级的政治教研组组长工作。因此,她积极带领全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全力打造团队精神,让每位教师都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在组里,教师工作热情高涨,钻研探究风气浓厚,同事之间关系融洽,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集体。当组里有教师外出学习或是病假、事假需要别人帮助时,每个人都会主动伸出友爱之手,班级没有空过一节课。在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中,她积极担当示范性讲课,努力为学校的快乐课堂、有效教学的构建做大胆的尝试和探究。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她将自己的满腔热忱投入班级管理中。在班主任工作中,她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以情动人、以理喻人、诲人不倦,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所带班级纪律好、班级凝聚力强,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她深信班级建设要成功,离不开科任老师的努力,作为班主任,她注重加强与科任老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成绩变化、上课表现以及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协同科任老师做好学生工作。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也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保障,作为班主任的她对全班学生一视同仁,都要做家访或电访,与家长互相交流学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引导家长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家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她的不懈努力,班级管理工作秩序井然,每个同学都好学上进。在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年来,她深刻体会到班主任肩上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她深知“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的道理,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她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以身作则,努力做好表率作用,用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20年的教学工作,与学生打交道,杨宁也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第一,尊重、关爱、包容学生,走进每个学生心灵。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十七八岁的学生思想活跃,不稳定。若工作方法不得当,没有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学生很容易走进叛逆、自我逃避的胡同里。她深谙这些道理,所以在班级工作中,通过各种方式发现班里同学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扬长避短,不断成长进步。第二,加强自身学习,教育方式多元。她自身也是个爱学习的老师,谨记着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为了给学生一个好榜样,她不断主动学习,严于律己,在学生中有极高的威信。她提出了“把平凡变为优秀,把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口号。也正因为她爱学习,自然教学方式也多元。组织同学看电影、开展辩论赛、文科知识抢答赛、短时记忆比赛、演讲比赛、羽毛球比赛等等都是她教育学生的方式和舞台。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学生欢迎,有极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激发兴趣与斗志,全面发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斗志,她会不时地用口号来激励学生。如“加油,为了心中的大学。”为了让学生消除学习的枯燥感,增强斗志,她还邀请自己教过的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回访讲学,这样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还坚定了同学们学习的信念。

  杨宁总是说,作为一名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不仅要爱,更要善爱,才算得上真正的好老师。20年教学中,所教学生许多人考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牌大学。她也把自己的职业比作“农民”,因为只有每年都适时播种、精心呵护,才能保证每年的好收成。(张宇曦)


[责任编辑: 李慧宁]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