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中旗贫困户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内蒙古新闻网  19-03-11 10:43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庭院中牛羊满圈,刺绣车间里飞针走线,美丽乡村迎接八方游客……近年来,科右中旗委、政府坚决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严格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重要保障,统揽全局、一线指挥。严格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和“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全面推行“四包”责任制,凝聚起全员动员促攻坚的强大合力,全旗干部群众热情空前高涨,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每一个角落。

  鼓起腰包奔小康——“产业帮扶”展成效

  当第一缕晨曦斜照大地,杜尔基镇鲜光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田时柏就已经拌好了驴饲料。“我们一定得好好干!这些年,旗委、政府帮我们贫困户发展产业,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田时柏说。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稳定脱贫的有力抓手。中旗扎实推进产业扶贫,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地区摆脱贫困给出有效解决方案。科学合理布局产业发展,采取贫困户自主经营、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带动、资产受益和入驻园区等5种产业带动模式,把肉羊养殖、肉牛养殖、肉驴养殖、马匹养殖、獭兔养殖、设施农业、畜草和中草药种植、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光伏、电商、旅游等11个特色产业作为富民产业加以培育。如今,扶贫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培育了农村牧区发展新动能,让农村牧区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扶志扶智扶精神——“素质提升”显新效

  在高力板镇金祥嘎查,村民金毛敖海利用闲暇时间,捡来废弃砖块,自己动手盖了一间仓房,自家院子也整理得井井有条,还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实现自给自足……实施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以来,中旗广大贫困户树立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激起脱贫致富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中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实施以“一学一带两转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引导群众全面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改变居住环境、改变陈规陋习、改变饮食习惯,着力帮助农牧民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帮扶项目的实施,提倡多劳多得,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

  脱贫路上党旗红——“书记例会”有强效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脱贫攻坚战中,中旗173名驻村第一书记和754名驻村工作队员扎根一线,与嘎查干部群众齐力攻坚。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勇向前,用行动诠释着“脱贫有多难,我们就有多拼!”

  “啃”最硬骨头,就要上最强力量。中旗结合旗情实际,由旗委统筹,旗委组织部、旗扶贫办牵头,在全旗12个苏木镇、173个嘎查组织实施了“双书记周例会”制度,进一步提升嘎查党组织的组织力。“双书记周例会”紧紧围绕学习理论政策、总结上周工作、梳理解决问题、部署当前工作、联系服务群众五步开展,通过收集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反馈和抓好落实,形成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循环机制,深入细致地了解嘎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牧民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

  如今,中旗广大干部群众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以最昂扬的姿态迎接挑战,以必胜的决心、信心去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包慧慧)


[责任编辑: 李慧宁]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