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草原,塞外青城!幸福是呼和浩特人的每一天
内蒙古新闻网  19-03-13 11:2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提到内蒙古你想到啥?奶茶?美酒?草原?我想到的是那里有一座美好生活城市——呼和浩特。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重磅发布了2018-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数最高的1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榜单——南京、长沙、合肥、广州、昆明、呼和浩特、重庆、海口、郑州、银川上榜。这个美好生活城市榜单,是基于《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面向10万中国家庭的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形成的,大调查通过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生态环境五个维度的37项指标对全国百姓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打分结果70到100区间算为高分段。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8-2019)数据报告——呼和浩特篇》显示,呼和浩特市美好生活指数为103.86,略高于全国平均美好生活指数102.75。呼和浩特百姓的幸福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是什么在影响着呼和浩特市民的幸福感呢?从调查数据反映,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是呼和浩特百姓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呼和浩特市民的幸福感较去年大幅增长了7.85%。

  大调查发现,对社会文化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两个方面的高满意度,大大提升了呼和浩特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感受。

  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半数(53.42%)的呼和浩特市民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分超过70分,表示很满意。有超六成(63.41%)的呼和浩特市民对当地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的满意度评分超过70分。

  深化医改的同时,呼和浩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百姓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文化传承与保护都比较满意。

  大调查还发现,呼和浩特的年轻人活力十足。他们对未来的收入充满信心,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其中,63.33%的90后认为未来一年收入会上涨,强于其他年龄的人。旅游是呼和浩特百姓未来一年计划增加消费的最主要方面,相比较而言,90后的热情最高涨,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

  幸福,对每个人而言,意义都不同。比如老旧小区换新颜,就是社区居民的幸福;比如医疗改革出新规,就是患者的幸福;比如快乐教育普及化,就是学生的幸福;再比如有健康的食物、有快捷的交通、有便捷的购物场所、有优美的休闲环境等,这一系列的城市发展建设让市民在每一天里都有幸福的体验,有幸福的感受……

  天堂草原,塞外青城,呼和浩特金榜题名!!!

  呼和浩特的生活美在哪里?

  呼和浩特市美好生活指数为103.86,略高于全国平均美好生活指数102.75。

  呼和浩特百姓幸福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什么在影响着呼和浩特市民的幸福感呢?

  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是呼和浩特百姓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呼和浩特市民的幸福感较去年大幅增长了7.85%。

  大调查发现,在37个城市生活相关满意度指标中,呼和浩特有21项高于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平均水平。

  对社会文化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两个方面的高满意度,大大提升了呼和浩特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感受。

  有超过半数(53.42%)的呼和浩特市民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分超过70分,表示很满意。

  有超六成的(63.41%)呼和浩特市民对当地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的满意度评分超过70分。

  深化医改的同时,呼和浩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百姓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文化传承与保护都很比较满意。

  冯玉臻呼和浩特市市长:呼和浩特这个地方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处,是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融之处,也是万里茶道还有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的节点。由于它特殊的历史传承,造就了呼和浩特开放包容、豁达热情的城市品格。塞外青城呼和浩特以洁白的哈达、美酒,欢迎八方来客。

  大调查还发现,呼和浩特的年轻人活力十足!

  他们对未来的收入充满信心!

  呼和浩特超半数90后(63.33%)认为未来一年收入会上涨,强于其他年龄的人。

  他们对本市的房价充满信心!

  呼和浩特的70后(68.00%)、80后(71.74%)对房价上涨预期更高,相比之下,仅有40%的90后受访者认为未来一年房价会上涨,40%的90后认为房价会保持不变。20%的90后认为房价会下跌。

  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旅游是呼和浩特百姓未来一年计划增加消费的最主要方面,相比较而言,90后的热情最高涨,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

  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城市建设充满希望。

  呼和浩特,约吗?

  (内蒙古新闻网编辑王彤整合自呼和浩特日报、呼和浩特晚报、央视网)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