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层补短板 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近日,家住阿左旗敖伦布拉格镇的居民陈建国因病情严重转院来到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医院。刚进医院时,他已经无法说话、进食,经过几天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他告诉记者:“医院从住院环境、诊疗水平、服务质量都让我很满意。这样的医疗服务让我觉很贴心,也很放心。”
去年,阿拉善盟积极开展医改政策措施“落实年”活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的原则,大力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基本医保、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陈建国住诊的耳鼻喉科就是阿拉善高新区综合医院去年新开设的科室之一。2018年,该院对园区及周边地区群众饮食、生活习惯、疾病状况等情况进行分析,新开设了20多个科室,并引进50余人的高层次医疗专家团队进驻高新区综合医院开展诊疗,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作为全盟10家公立医院之一的阿拉善高新区综合医院,自实施医改以来,不断引进高层次专家团队进驻医院,病人门诊人数也从过去的每年一万多人次,达到现在的四万多人次,住院病人较过去增长了200%。该院还先后升级改造了排队叫号系统、预约挂号方式、手机微信缴费方式、远程会诊平台,开创“一张身份证走遍全院无死角”的就诊方式,不断加快智慧信息化建设新步伐,切实解决了老百姓“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
阿拉善高新区医院的变化就是阿拉善盟医改的一个缩影。自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来,国家、自治区和盟委行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和相关配套措施,推动医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阿拉善盟各级政府对卫生投入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公立医院六项投入落实到位,人员经费有效保障,政府办医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有序推进,8家旗级公立医院公开聘任了院长和副院长,实行了院长年薪制。同时,阿拉善盟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取消药品加成成果得到巩固,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截至去年底,全盟8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为20408.31万元,同比增长12.9%(控制在17%的目标值以内)。
医改的最大目标就是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得到实惠。2018年,阿拉善盟城乡居民人均医保筹资标准为693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19.2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阿拉善盟已经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建立完善了大病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为40.47%,重点人群签约率68.0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达100%。盟、旗公立医院业务用房大大改善,设备设施得到充实更新,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重点学科建设得到发展,蒙医特色医疗服务得到传承和发展,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升,公益性质逐步凸显,群众就医获得感有所提升,旗域就诊率上升到54.96%,较去年提高2.51百分点。阿拉善盟还通过医保制度改革、对口支援、远程医疗和专家定期座诊等措施,持续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了优势资源下沉、专家下沉、基层能力逐步提升、基层诊疗量逐步提升,极大方便了基层群众就诊,减轻了就医负担。
2019年,阿拉善盟将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继续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工作,为群众提供更好更优良的医疗服务。本报记者张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