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时代 传承文化
内蒙古新闻网  19-03-29 15:19  【打印本页】  来源:锡林郭勒摄影

  记录时代传承文化

  蒙古马“低调”摄影的高端记录

  古老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是生我养我的故土,蒙古马陪伴着我的成长。1981年,当我拿起照相机拍摄的第一幅作品就是蒙古马。38年以来的摄影生涯中,我记录拍摄的蒙古马由几百幅达到了近万幅;也记录了现代蒙古马的发展历史。

  蒙古马文化其鲜明的特色,奇特而神秘的传说故事,让人们对蒙古马有了很多版本的解读。其实,所谓蒙古马文化便是人类诞生以来,对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干预,这才有了蒙古马文化的发生与发展。

  传承蒙古马文化研究并记录它是摄影人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摄影人记录传承草原民俗文化的意义所在。

  诸多历史的瞬间正在不断的演化、利用摄影的记录功能,记下这些可贵的艺术瞬间,不让历史留下空白与遗憾,为民俗文化进程增添累积。

  这是一种选择,一种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的自然展现……在多彩的草原蒙古马文化背景下,摄影人的身影也渐渐融入其中,最终成为摄影家们记录的一部分。

  摄影进入了飞跃时代,当你涉足于蒙古马文化摄影记录与创意的时刻,单按快门其实很简单,但是,事后的分类与处理都是过程的一部分;摄影学习、摄影理念、摄影享受、摄影过程,就是跟蒙古马文化摄影有了一个亲密的时间和快乐拍摄的体验。

  当今摄影世界,只会按动快门已落后于当今时代,现实的摄影艺术门类证明,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是杰出的摄影艺术家们认识和必修的功课。

  在拍摄蒙古马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当我们拍摄得越多,就会奇妙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甚至会意想不到地回答自己——原来我们也拍摄得很出色。

  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追寻摄影艺术,如果只按了快门,而不会享受摄影艺术的过程和摄影前期、后期(暗房)处理,只会让你的摄影变得与摄影艺术无关……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呈现出一组蒙古马“低调”摄影作品,也是我近期拍摄的一组摄影作品;让我们共同相互学习交流摄影吧!

  为了使拍摄的作品符合生活真实,根据被摄对象蒙古马的特征确定“低调”作品的基调。

  “低调”摄影作品应选择黑色调的背景,让主体完全衬在黑色基调上,我采用的是彩色黑色调拍摄和后期处理,没有用黑白效果直接呈现。

  “低调”摄影在黑色调衬托下,画面主体是蒙古马的轮廓和个性特征的冬装身躯,在光线的作用下才会与背景相分离,使画面蒙古马的精神气质得到充分表现。

  “低调”摄影作品的用光,在某种程度上讲,决定着“低调”摄影作品的成功与失败。我所采用的是大侧光和侧逆光,突出表现主体和蒙古马特征,使人一看主体轮廓分明,并与背景融在了一起,彰显出了摄影作品的质感,达到了理想的“低调”摄影作品效果。

总之,“低调”不低调,让更高端的摄影家们去寻找拍摄蒙古马的手法、技巧。让我们去改变自己,实现摄影梦想,传承蒙古马文化,记录时代历史……

  作者:和平(乃日木德)

   和平,蒙古族,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草原,长在锡林河畔。1981年开始摄影创作, 1987年担任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宣传部编辑、专职摄影师,1990年参加全国高级专业摄影专修班学习,2011—2016年经内蒙古摄影家协会第七届、第八届理事会选举为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2014年推选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2017年被评为全国金融系统“德艺双馨”先进工作者;2017年被推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首席代表、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农业银行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摄影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