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轻拂,驱车前往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哲日都村,整洁的街道、干净的院落、统一的院墙,通村水泥路两旁的耕地,经历了寒冬的洗礼,正为迎接新一年的耕种蓄势待发,这一切都反映出农村生活越来越好,脱贫户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进脱贫户宋和的家,一眼就能看见墙面上习近平总书记“腾飞中国梦”的年画。老宋告诉我们这是过年时特意贴的,他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激。63岁的宋和患有肺病,老伴周淑香三年前患上了慢性心脏病,治疗花费近10万元,老两口每年的医药费将近5000元,生活很窘迫。“那几年房子也是破得很,我们俩就种5亩地的玉米,一年下来挣的几千块钱能干啥呀!”
老宋一家在2017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好了,去年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我们老两口在医疗、养殖产业上得到了帮扶,这个住院兜底政策真是太好了,我也不用发愁了,解决了不少事呢!”去年,老宋依靠产业扶持资金购买了1头牛,又利用4万元贴息贷款买了3头牛,前不久,一头牛还下了头牛犊,这让老宋十分高兴。
“村里的干部天天为咱脱贫致富着急上火,再不玩命干都对不起人家。”老宋干劲儿十足,家里的5亩地也种上了红干椒,去年底,每亩收入近4000元,加上当生态护林员的1万元工资,老宋心里有了底儿。今年他想承包点地种植万寿菊,通过参加苏木组织的培训班,自己又查找了一些资料,老宋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日常护林工作比较辛苦,每天要走10公里路,但老宋一直坚持着。“不管咋样,咱必须踏实干工作。去年我脱贫‘摘帽’了,我觉得靠劳动脱贫才是最光荣的,只有这样,我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好……”(特约通讯员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