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呼和浩特市不断优化亲商爱商环境
内蒙古新闻网  19-04-13 08:0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驰骋草原的骏马跑得再远也不会忘记来时的路,昌盛泰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鼓励、支持和引导……”在4月10日召开的呼和浩特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内蒙古昌盛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荣跃动情地说。

  据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朝晖介绍,由于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措施,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已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主体、稳增长的重要基础、提质升级的重要力量和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截至目前,2019年民营企业投资项目195个,总投资1426亿元,2019年年度计划投资240亿元。

  近年来,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该市陆续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快成长。同时,重点推出了《行政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等有力措施,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在人才培育和引进方面,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人才新政九条”),为全市298家企事业单位引进745名紧缺高学历人才。

  在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该市发改委建立了“事不过夜、马上办理”服务机制,出台了周评审、周审批、重点项目即报即审即批工作制度。制定实施了“一次性告知制度”,让“群众一看就明白,一来就会办”。完善了项目并联审批网络平台,截至目前,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纵向已实现与国家、自治区及旗县区四级发改系统数据共享共用,横向已实现与市属11家委办局的数据连通。

  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方面,设立了8亿元的创新奖励扶持资金和10亿元的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全力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截至2018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73家,数量居全区之首,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38%,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全市273家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267家,占比高达97.8%,民营经济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市纳入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的企业达到60户,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66亿元。积极协调对接金融机构,搭建融资平台,全市“助保贷”企业245户,放款总额达到12.03亿元,解决就业岗位8817个。同时,根据我市实际创新推出了“税贷通”“产业链融资担保”等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海阔潮平风正劲,风好扬帆正当时。截至2018年底,呼和浩特市民营企业主体达到7.85万户,贡献了全市4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 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企业数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郑学良)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