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于草原,长于草原,草原的雄浑博大塑造了他豪放洒脱的真性情,这种真性情形诸笔端,便呈现出一幅幅率真自然、热烈奔放的艺术精品。
著名画家萨纳巴特尔的作品中,无论是灵动自由的草原生灵,或是自然恬淡的牧民生活,还是质朴纯真的民俗场景,无不体现着他对回归自然的求索,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寻找。
著名画家萨纳巴特尔说,他和草原的约会是一生的,用他的心、用他的情、用他的全部,来热爱它、歌颂它,他要让草原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凝聚在画纸上。
“草原是我的家”
萨纳巴特尔出生在科尔沁草原,长期生活在锡林郭勒草原,草原生活加深了他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情感、文化传承的理解。
“作为一名蒙古族艺术工作者,我热爱草原,热爱自己的民族,崇尚天人合一的游牧生活,虔诚地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民族情感和思想情怀。”萨纳巴特尔真正表达了一个草原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因为在他心中始终有着这样的意念:“我爱草原!草原是我的家。”因而他总是用心描绘草原,而且描绘得淋漓尽致。难怪当代著名画家夏桂楣这样评价他:“我们画画都要照片,找来一大堆参考,才能艰难地画出蒙古人的特征,而且也仅仅停留在外表上。可他画蒙古人形象简直就是囊中取物,一出手就是蒙古人——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世界,他都能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从里到外洋溢着蒙古民族的博大精神,渗透着蒙古民族浑厚而辉煌的文化底蕴。”
深情描绘草原
萨纳巴特尔的人生信念总是与家国情怀、民生感悟、草原生息紧紧联结在一起,他的作品所表现的都是讴歌时代、充满大爱的草原主题,因而他的作品,无不是反映草原生活的优美画卷。
鲁迅先生曾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萨纳巴特尔就把牛作为他笔下的对象,加以精心描绘,让我们看到了牛憨厚的背后还有它自身的质朴,它奉献给人类的不仅仅是乳、肉、皮,还有一种精神——老黄牛精神!
萨纳巴特尔笔下的黄羊,不仅凝聚了画家的情怀,更将黄羊的灵性、美展示出来,从中我们感悟到许多。萨纳巴特尔笔下的牛、马、羊、骆驼等动物,栩栩如生。那些动物,仿佛都印刻到了画家的心里,无论画什么,都是信手拈来一般。
在他的许多描绘动物的作品里,他对马的喜爱更是独特,不同的读者来解读他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收获,但是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传神和美!
画家胡勃这样评价他的画作:“我更喜欢的是他笔下的那些动物,奔驰的骏马,势如腾飞;跳跃的黄羊,追逐有律;竖立的苍狼,翩翩若舞、各具情态,颇有韵味。画面轻松、随意,酣畅淋漓,给人以挥洒自如的美感享受。”
生活感悟入画
作为一位画家,萨纳巴特尔十分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从不闭门造车:“创作欲望,来自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自在生活与劳动中得到的激情和对人生的感悟。”
所以,他创作的草原作品,都具有浓郁的真实生活气息。
由于常年生活在大草原,他在审美趋势上追求质朴、粗犷和纯真的趣味。他又致力于工笔和工笔写意相结合的绘画形式的探求。他的画面貌独特,线条勾勒准确严谨,整幅画面形神兼备,真正表达了一个草原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在苦与乐之间追寻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他的作品,功力深厚、风格独特,在草原书画艺术中乃至中国少数民族书画艺术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2001年,他被中国美术协会和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授予了“民族杰出美术家”的称号。
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称他为:一位草原民族题材画派的杰出代表;一位生活在草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辉煌历史的艺术家;一位坚定文化自信,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生动实践者。(记者鲁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