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
自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通辽职业学院作为市直高校,努力建设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打牢思政课建设根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教书育人,思想政治先行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通辽职业学院党委从强化学生思想水平,铸造通辽工匠摇篮出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顶层设计为总揽、以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支撑,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得到不断加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确保打牢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2016年,通辽职业学院专门成立马列教学部。马列教学部定位于教学、科研并重的基础教学机构,主要承担着全院思想政治理论和法律课程的教学科研任务,并承担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宣讲的重要任务。
2017年11月,通辽职业学院以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师德师风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校园环境建设好和活动阵地建设好为根本遵循,轰轰烈烈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八创建”活动。
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学院第一时间草拟《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实施方案》和《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构筑以思政课程为核心,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的课程体系。
立德树人,壮大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办好高质量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辽职业学院“双拳”齐出,雷厉风行。
一拳是充分发挥“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冯庆芳老师等名师带头作用,打造名师团队。通过名师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让师德规范有样板,课堂教学有风格,课程创新有精品,研究成果有独创,学科品牌有特色。
一拳是全力培训青年教师,形成立体化教学梯队。通辽职业学院高效利用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双渠道,一方面组织教师在校内参加封闭式培训,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培训班、研修班。同时,发动教师积极参与自治区社科规划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课题研究,以科研带教学。
“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冯庆芳老师说,作为思政教师必须牢记习总书记的要求,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重其道,我们要用严谨的理论知识教化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多管齐下,扩展课程资源
大海之所以浩淼博大,是因为它容纳了无尽的江河。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扩展课程资源势在必行。
教材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是思政课程的重要资源。由于思政教材都进行了改版,按教育部要求,通辽职业学院第一时间对全体思政教师进行了新教材培训,并进行培训考试和调查。
在依托于教材的同时,通辽职业学院思政教师队伍还高效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采用网络教学(学习)的形式。教师针对重点问题在学习群里设置讨论题,学生可以在群里自由讨论,并完成相应的考试。
目前,通辽职业学院正在与国家开放大学相关部门进行协商,预计今年引进国家开放大学网络课程,用视频和专题的形式丰富教学资源。
伴着学习“学习强国”的热潮,通辽职业学院还主动挖掘该平台的教学资源,借助平台内容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让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扩展自身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目前,通辽职业学院学生积分上千者已不在少数。
通辽职业学院还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现任马列教学部主任陈常明认为,思政小课堂应该同社会大课堂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党建宣教室、烈士纪念馆等校内外资源,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同时,为了达到“1+1>2”的教学效果,通辽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还开展集体备课,共享资源、激发头脑风暴。
寓教于乐,创新教学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教学手段方法,筑牢课程教学“主阵地”,才能守好思政教育“责任田”。
为提高学生课堂活跃度,通辽职业学院创新课堂教学法,实行多种教学法并行,充分激活学生上课活力。辩论式、对谈式、讨论式等授课方式,让思政课成为思想交流的舞台。
为了让思政课程常态化、创新化,通辽职业学院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创建处处都是思政课的文化氛围。
近两年,通辽职业学院开始陆续配强专职辅导员,与学生人数比达到1:88,思政课教师人数达到1:476,均超过国家要求。在全区首创公寓思政队伍,实行宿舍党员负责制(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创建党建+思政工作新模式。目前,学院共有26名公寓思政教师。
为更好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学院开展“晨读三分钟思政主题演讲”,每天利用晨读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018年,学院马列教学部开展了大型开放式实践活动《放飞梦想,扬帆起航》,将理想、爱国、道德、团结等主题融合在演讲、讲座、主题晚会等节目中。
点面结合,丰富授课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从来都不是单弦独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要“旧貌换新颜”。
为了更好结合社会发展需求,通辽职业学院主动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课程,积极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时事政治主题课程是通辽职院的特殊教育。学院定期主动邀请各级领导(学校领导、市级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教学名师)走进课堂,讲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建设。
在通辽职业学院近期召开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思政课教师提出“两结合”建议。思政课要做到“大道理”和“身边事”相结合。通辽职业学院2018年引进人才教师王梓宸说,“只有用‘身边事’讲话‘大道理’,才能充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体验感。”
专业素质提升和思想品德培养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双翼。做好思政课和专业课的结合,是通辽职院人才培育的一个切入点。马列教学部教师兼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师萨出拉老师认为,只有整合教学资源,使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课相结合,才能真正帮学生走出思想的迷茫,认清专业发展前景。(雪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