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开鲁县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关键,从解决基础设施差、居住环境差、产业基础差等问题入手,斩穷根、治穷魔,想方设法让贫困群众既安居又致富。
建新村,确保搬得出。走进开鲁镇红旗村新村,一幢幢红黄蓝相间的崭新瓦房映入眼帘,51户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在这里得以安居。
红旗村位于开鲁县东北20公里,新开河主河道北3公里处,因长期受新开河洪水威胁,土地内涝严重,群众收入较低。虽经几次移民,仍有51户156名需要搬迁的农户零散居住在此,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77人、随迁户23户79人。
为彻底改善51户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16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县镇村三级联动,统筹731万元建设了占地150亩的新村。按照“道路水泥化、整村整洁化、饮水自来化、养殖规模化”的“四化”目标要求,全力打造宜居新村。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了60平方米、80平方米两种户型供搬迁户选择,且实现了水、电、通讯全部入户,搬迁户“拎包即住”。第二年5月,搬迁户全部告别危旧房、入住新家园。
精帮扶,确保稳得住。开鲁镇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根据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是否有劳动能力和宜种宜养实际,有针对性地因户因人施策,确保每家每户发展有资金、就业有途径、增收有保障。
将集体土地出租收益按每人2500元分配到户,用于发展经济;依托开鲁牧原生猪养殖厂安置村民务工,目前有近40人实现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4000元;争取到田园蔬菜购销合作社的支持,免费为6户贫困户提供益都椒种苗、化肥等,激发自主脱贫动力;为15户搬迁户落实托管代养、股金分红;对无劳动能力户、大病户、残疾人户应保尽保,17人享受到了社会保障兜底……
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的落实,激发了搬迁户的脱贫内生动力。现在,28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已有7户15人正常脱贫、20户59人稳定脱贫。
建小区,确保能致富。红旗村是“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村、区贫县村级贫困村,现有农牧户363户965人,大多有养殖经验。为解决贫困村后续产业发展乏力问题,确保村民增收有保障,该村整合“三到村三到户”扶贫项目资金、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资金等共计356万元,建设养殖小区一处。
养殖小区可吸纳48户养殖户入驻,产权归红旗村集体所有,面向本村有条件、有能力、自愿养殖的农牧户发包,且优先承包给未脱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正常脱贫户。租赁收入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和支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滚动使用。考虑到养殖户入驻后有必要的投入,小区第一年免费使用,此后每年租金3000元。
自投入使用以来,已有15户养殖户入驻小区,王刚就是其中之一。王刚已有20多年的养羊经验,受场所不足制约,他平均每年只养七八十只羊。入驻小区后,他扩大了养殖规模,目前羊存栏130只。说起入驻小区的好处,王刚打开了话匣子:“养殖规模扩大了,村里环境也能好一些了。”
为扶持养殖户发展,合理使用扶贫资金,红旗村实施优惠奖补措施,常驻农户每人每购进1只基础母羊补贴300元,每人最多补助两只羊共600元,目前全村有290户享受此政策。同时,还为7户落实了种公羊补贴。
据红旗村办事处主任、红旗村第一书记高宏伟介绍,今年,48户养殖户可全部入驻,牲畜存栏有望达到8000头(只)。达产达效后,预计户年均实现经济效益4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
据了解,开鲁县共完成易地搬迁贫困户43户112人,同步搬迁31户97人,户户都有产业支撑,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贫。(特约通讯员胡建华通讯员杨颖倩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