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坡村(资料图片)
“地里的庄稼要好好打理,才能有好收成。家里的农家乐,用心做好服务,客人预约前来,收入才能年年上涨。梦想与幸福是拼搏出来的,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谈及自己现在的生活,今年62岁的清水河县北堡乡老牛坡村村民韩连生脸上流露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依托本村的红色旅游资源,建档立卡贫困户韩连生在扶贫政策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开起了小超市,建起了农家乐,吃起“旅游饭”。 2017年底,曾经因病致贫的韩连生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再也不用过“肩扛竹木养家,手持犁耙糊口”的生活。
在北堡乡老牛坡村,韩连生只是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出市区,入县城,进北堡,群山环绕,田舍俨然,黄狗在树下打盹。车像一叶轻舟,在两旁绿色掩映下的乡间小道中穿行。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景,如今打开大门迎客来。树林间、山坡上,小朋友快乐嬉戏;沿路而上,大人们尽情领略“红色遗址”,在讲解员的讲述中,仿佛置身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清水河县老牛坡是我党在抗战时期于内蒙古陕西两地交界地区成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这里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别具魅力的乡村风情。走进北堡乡老牛坡村,一座座红砖红瓦灰墙的建筑映入眼帘,一幅“乡村旅游”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让人很难想象在早几年时,这里还是个有名的贫困村。
“以前,老牛坡村的红色资源还未被挖掘和开发,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薄弱,全村村民靠天吃饭,不少村民选择了外出务工。”说起以前的生活,韩连生的情绪有些低落,由于早年落下的腰腿病,他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随着年龄的增大病情也越来越严重,以致后来完全丧失了体力劳动的能力,多年的求医问药让他背负了外债,最后到了靠亲朋好友接济过日子的境地,一家的生活也陷入了极度的困境,虽然他是一名党员,但由于贫困和疾病的困扰,韩连生整天愁容满面,妻子也是常常以泪洗面,感到生活无望,贫困不仅让他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连思想也日渐落后,对生活失去了希望。2014年,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据了解,老牛坡村下辖6个自然村,常住农户214户487人,以前老牛坡村与外界连通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落后的基础设施使村民出行难、收入低,是当时全县典型的吃饭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花钱靠借贷的“三靠”贫困村。
如何让革命老区重焕风采?如何让产业发展滞后的老牛坡村重现活力?如何利用资源脱贫致富?穷则思变,为此,清水河县以老牛坡村这个革命老区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建立党员教育基地,推动当地旅游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党员带头,党建引领,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改变落后现状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了。虽然是贫困村,但是拒绝“等靠要”,现在的老牛坡村以乡村旅游为抓手,精准脱贫为目标,逐步形成集观光、体验、民宿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旅促农、农旅融合,促进农户增收。
“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我今天的好日子!驻村工作队为我制订‘脱贫计划’,还为我讲解了党的扶贫政策,通过培训,我掌握了一技之长,走上了脱贫致富路。”韩连生深有感触地说,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自己重新树立了信心,鼓起了勇气,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学习,借助当地“红色旅游”的优势,实现了脱贫。
“就这样,我办起了小超市,还做起了电商,搞起了农家乐,很快生意就做得红红火火。2017年,我享受政府在种养殖方面的各项补贴资金1万多元,加上其他收入,当年增收两万多元, 2017年底我成功实现了脱贫。”说到这儿,韩连生的脸上露出了自豪和自信的笑容。“下一步,我不仅要自己实现增收脱贫,还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采访中记者看到,许多村民和贫困户也像韩连生一样,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创业,收入连年翻倍。今年,清水河县全面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全力推进“十大富民”产业,建设百万亩扶贫林果基地实现“林果富民”;依托老牛湾、贾浪沟旅游景区和老牛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开办农家乐实现“旅游富民”;通过企业订单、资产收益等模式,实施奶牛、肉驴、奶山羊、土鸡、肉鸽、沙棘等“八大”短平快富民产业,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全力建设老牛坡红色旅游扶贫产业园。
同时,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参股分红、股份合作、畜禽托养(贫困户)等多种形式,构建贫困户与企业利益联结,将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让贫困户全程参与;开展产业发展指导,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织149名科技特派员、农林牧专技人员对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进行指导,举办农牧业产业扶贫技能培训班;全面推广“电商+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开展电商扶贫,让清水河县绿色优质农特产品走进城市人家、走进单位食堂、走进超市商场、走进网络微商……
一个个“实招”换来一张张笑脸,而一组组数据则反映得更为直接: 2018年底,清水河县可扶持人口3867户8402人,年度减贫576户1163人,未脱贫人口81户194人(其中新识别25户59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13%;年内剩余18个自治区级重点贫困村、15个市级重点贫困村全部公告退出……
“现在,我不仅能用双手让自己实现了脱贫致富,还能在自己的农家乐里帮助村民销售羊肉、糕面、土鸡蛋等农产品,并利用电商为村民办理诸多业务,通过我的脱贫经历,我深深体会到‘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在这里,我想对像我一样的贫困户说,要打消‘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只要自己肯努力,再加上党的好政策,每个贫困家庭都会很快实现脱贫。”韩连生说。(记者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