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们做梦也想不到能从破旧的土坯房里搬迁到县城的楼房里。现在家里通上了自来水,还有卫生间、洗澡间,出行也方便了许多,日子越过越好了。”日前,家住清水河县城关镇益民小区的白海元说起自己住进新房后的美好生活,满脸笑容。
今年72岁的白海元之前是清水河县老牛湾镇大岔梁村委下长咀梁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两口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靠种植十几亩山地维持生计。
白海元因腰伤经常要出入医院,家里离医院较远,每次看病来回都得大半天,这让他深切体会到道路不畅带来的不便。早日搬出土坯房,是白海元一直以来的心愿。2016年,老两口签订了易地搬迁协议,愿望得以实现,搬进了现在的互助幸福院。
益民小区是清水河县采取“一步进城”模式新建的移民集中安置点,小区内安置全县8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户635户1424人,其中互助幸福院125户195人,白海元家就是其中一户。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清水河县积极推进,采取建设移民新村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等方式为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难题。截至2018年底,清水河县累计完成建设任务983户2239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集中安置804户1896人,分散安置179户343人,累计脱贫2106人。
“易地扶贫搬迁绝非‘一搬了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搬迁之后,为确保搬迁户‘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搬迁人口稳定脱贫。比如:通过培育发展产业,使92户165人实现了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通过奶牛、肉驴、奶山羊等托养方式,使483户1190人实现了每人每年增收800元;通过葡萄、食用菌托管方式,使263户575人实现了每人每年增收700元;通过转移就业的方式,使322户740人实现了每人每年增收10000元;通过提高资产收益的方式,让15户1709人实现了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清水河县扶贫办副主任薄锐告诉记者,“下一步,清水河县将充分发挥结对帮扶干部的作用,在搬迁户发展后续脱贫产业方面多给予支持,同时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学科技、用科技的本领,确保在发展新脱贫产业上见到新成效,坚定搬迁户发展的信心,真正让贫困户‘迁出来、稳得住、能脱贫’。”(记者梁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