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海南区完成矿区治理503.6万平方米
内蒙古新闻网  19-05-06 07:2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乌海市海南区坚守生态底线,深入推进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将一座座黑色矿山生态修复为绿水青山。

  海南区骆驼山矿区,曾是煤尘污染的重灾区。风起时,采矿形成的巨大渣山上的黑色粉末四处飘散。“夏天不敢开窗户,半晌就是一层灰。”周边居民张喜和回忆起当年情景感慨不已。

  如今,在骆驼山矿区已很难看到大面积的矿渣。过去随意堆积的黑色矿渣不少已修整成形,呈梯状向上延伸,被覆土固化的渣山最下层还建造了菱形网格状的护坡,坡上已长出小草。

  内蒙古广纳集团在骆驼山矿区内有8家煤炭企业,为了让渣山变绿,主动承担了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并按照治理全过程无尘作业的要求,采用固化和绿化相结合的方式治理。

  近年来,海南区按照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持续把矿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骆驼山矿区治理仅是海南区矿区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部分。为规范治理,由海南区政府提出并组织编制了乌海市地方标准《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规范》,经自治区质监局和国家标准委备案,已于2018年3月正式发布并实施,这是乌海市的第一个地方标准,也是自治区第一个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地方标准。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主导思想,海南区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以广纳集团骆驼山矿区排土场为试点,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该矿经过近3年的整治,形成了一座长约6公里的绿色屏障,广纳集团骆驼山矿区排土场建设项目成为自治区级首家绿色矿山,并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项目。在此示范下,该区境内的通洲煤矿、源通长富煤矿也相继建成绿色矿山。

  目前,海南区各露天煤矿企业均按照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和排土场连片治理规范标准进行排土场整型、退台阶、边坡、覆土、固化、建设挡墙、场地平整绿化,全区矿山企业累计完成治理面积503.6万平方米。经过努力,又有3家矿山企业完成了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及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具备了绿色矿山申报评估条件。(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于海东)


[责任编辑: 吴焕新]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