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这个家就完了。”回想起家里的遭遇,赛罕区金河镇根堡村村民谢丕霞感慨地说。
2008年,谢丕霞的丈夫被查出了糖尿病,后来又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尿毒症,这一病就是八九年,一次次治疗,把家里之前养牛赚的20多万元存款花光了不说,还和亲戚朋友借下5万多元的债务。
谢丕霞告诉记者,她每天都会给丈夫做一些肉菜,并且保证一天一个鸡蛋补充营养。而为了省下钱给丈夫买药,自己和儿子地里有什么菜就吃什么菜,即使再艰难,都没有想过要放弃。
但谢丕霞的丈夫终究没能战胜病魔。2017年,丈夫去世了,让谢丕霞没想到的是,又收到一个噩耗,她小学刚毕业的儿子被查出得了脑瘤,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当时家里连两千块钱都拿不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卖掉大棚和村里的院子。”对于务农为生的谢丕霞来说,卖掉大棚、房子,家里的经济来源就彻底没了。
根堡村第一书记卜智听说了她的情况,立即和村干部来到她家里,帮助她想办法。卜智告诉记者,当时就一个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帮助贫困群众摆脱困境。为此,卜智开始联系媒体和社会爱心人士,为谢丕霞儿子进行募捐,还联系了内蒙古人民医院,医院得知情况后也给谢丕霞儿子减免了医药费。
“真的很感谢卜书记,手术非常成功,孩子恢复挺快的。”谢丕霞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来了,“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这些好干部,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
2017年10月份谢丕霞一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母子俩有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孩子也用上了医疗保险。在谢丕霞心中,“政策好比及时雨”,“孩子住院期间,帮扶单位给盖了羊圈,焊了鸡笼,孩子出院后,又给送来了两只母羊和10只母鸡。”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谢丕霞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谢丕霞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窗明几净。羊圈的母羊生了小羊不说,10只母鸡天天下蛋,家里用来装鸡蛋的盆已经满满的。谢丕霞给记者算了笔账,“鸡蛋、兔子、羊,还有大棚种植的蔬菜,零零总总算下来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只要努力,我们家的生活会比以前更好、更幸福。”(呼和浩特日报记者刘军通讯员李颖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