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四月,一场春雪为浑善达克带来甘露,一抹抹新绿争先恐后探头张望。这里早已不是过去赤地千里、黄沙漫天的景象。
浑善达克沙地作为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加剧,导致这里的生态防护功能急剧减弱,仅2000年一年沙尘暴日数就达到26次,直接影响到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从此他们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沙止漠的攻坚战,从生产方式上彻底扭转生产结构。经过近二十年的大规模种草种树,再看看今日的浑善达克沙地。
走进正蓝旗的乌和尔沁敖包林场,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树木林立。“2017、2018年,整个林场累计种植6.58万亩营造林,今年计划再种植5万亩。现在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那些个野生动物重新又出现了,野狍子、野天鹅,都在这儿重新安家了!”正蓝旗林草局党委书记朱景新对我们说。他认为保护好这里的生态,不仅对正蓝旗,而且对整个祖国北疆生态屏障的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江云飞是林草局生态执法大队的队员,在小扎格斯台淖遇见他时,他刚刚结束一轮草原巡查工作。他介绍:“封禁保护区全年禁牧,我们一年12个月,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在草原上巡逻,防止偷牧。刚来工作区时,这里环境被破坏的极其严重,一眼望去都是大片荒漠,基本看不见绿色植物。后来设立了封禁保护区,再加上这多年禁牧和保护,才有了现在这茂盛的植被。”十五年如一日,江云飞和队员们不畏艰辛,始终默默守护着封禁保护区的草地。
在封禁保护区不远处的吉呼兰图嘎查,也有一群人主动挑起了退沙还绿的担子。当地的200户牧民自发在沙地种下一棵棵柳条、柠条,从四五百亩到两千多亩,用身体力行阻挡了曾经肆无忌惮的风沙。多年来,作为国家京津风沙治理工程重点实施旗,政府和百姓齐心协力,用实际行动保护着他们的家园,描绘着他们的绿色梦想。
距离正蓝旗40公里处,是全国绿化工作模范县——多伦县。昔日沙漠,今日绿洲,多伦县实现了由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历史性巨变。200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到多伦视察指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行,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11年,多伦实施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如今,全县林地面积已由2000年的5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9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37.9%。满目所及的绿色,折射出多伦之变,更浓缩着多伦县对生态文明建设追求和决心。
治沙模范马云平为多伦诺尔镇新民村的3700亩沙地重披绿衣,全国人大代表李国琴带领全铁公泡子村种树防沙,从一个人到一个村,再到整个县。整整二十余载,全县人民不懈努力,把曾经笼罩在风沙阴影下的多伦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避暑地、北京后花园”。
构筑生态屏障的生动实践,催生了生态保护的行动在浑善大地悄然蔓延。在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主的治沙区,明确了“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路线,在沙地综合治理中遵循自然规律,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逐步使当地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时至今日,踏进浑善达克沙地深处,眼前的绿意葱茏让人流连忘返,这片昔日威胁京津地区的沙源地,如今已成为生态绿洲。浑善达克人民主动担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重任,奏出了响彻北疆的绿色乐章。(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报道团队:侯维轶、邓玉霞、锡林夫、岳铭涵、梁晨晨、王嘉晨)